2016年转眼已过大半,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市场格局瞬息万变的背景下,经历了各种“喜”与“忧”。不得不说,这大半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多不可忽视的大事件。从这一件件已经发生的事情里,我们既可以看清新能源车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预测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对此,小编专门汇总了今年至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的几件大事,供大家了解。
事件一:骗补风波
2016年1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四部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直到4月,该核s查工作悄然升级,核查行动改为国务院牵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查开始演变为一次“国家行动”。
事实上,关于新能源汽车骗补早就是业内众所周知的“潜规则”,但在今年上半年的核查中,苏州市吉姆西客车是第一个成为了“杀鸡儆猴”的案例。据了解,在今年3月,央视新闻报道吉姆西客车在一个月内报备3000辆车,按照补贴政策,吉姆西靠伪造交易合同和销售数据,一个月时间就可轻松套取上亿元补贴。
新能源车企“骗补”事件被公诸于世,不外乎给火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泼了一盘冷水,并引起众人对该产业的发展产生各种质疑,从而阻碍了产业前进的步伐。
事件二:三元锂电池“暂停令”
今年年初,在201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动力电池的发展与突破”主题峰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出于对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考虑,目前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此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不安全”好比一记棒槌打在企业身上,也让三元锂电池的命运变得飘忽不定。
在舆论交锋的同时,一些悲观的声音也引发了业内的恐慌,有媒体认为这一决定很可能会引发包括电池生产商和整车厂在内的整个行业的“大地震”。不过在该项决定中,工信部仅仅是叫停了三元锂电池客车的补贴,并不涉及乘用车。
事件三:碳积分制度
在1月24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楼继伟表示,从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逐步减小,2020年以后补贴将退出。
而为了在补贴退出后,确保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不断档,目前财政部正在效仿加州模式研究碳积分交易制度。该机制强制对不同规模的车企设定了不同的零排放车销售目标,而未达标企业必须支付每辆车5000美元的罚款,或者向其他公司购买碳排放积分,否则将被责令离开加州市场。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主流汽车企业必须发展新能源车,否则要么接受处罚,要么花钱购买碳排放积分,这比现有《办法》对新能源车推广的促进效果更显著。
事件四:电池目录
4月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通知,要求已经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的企业重新提交新国标检测报告;4月下旬又传出消息,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将2016年发布的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发回全部重审,第4批的车型也退回重审。
这一举措对于中国新能源相关车企来说,被相关政策拦在各种目录之外无疑被扼住了咽喉,因为采用的电池暂时没有进入目录,将面临车型不能销售和换电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