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今年放开,马斯克笑了

亿欧网 中字

图片来自网络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汽车产业将分类型实行放宽外商投资准入过渡政策,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尽早公布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并予以实施。

据悉,新的负面清单包括分别适用于全国和自贸试验区的两张负面清单。具体而言,国家预计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早在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陈光祖便公开称:“关于合资股比限制,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已经有了表态,将在未来5-8年放开。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速度可能会更快,因为这个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开放。”

一语成谶。如今政府方面“大手一拍”,决定率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开股比限制。此举背后,国家的政策大手正在将自主品牌推向真正的“独立自主”。而对于觊觎中国新能源车市的外资车企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不可不钻”的空子。其中“叫得最欢”的,还是特斯拉这家来自硅谷的独角兽企业。

4月13日,《经济观察报》爆料:“此前的一次由中国汽车行业组织的高端论坛上,有相关负责人曾透露特斯拉将会在2018年正式在华独资建厂,这个消息似乎也从侧面佐证了上述汽车产业合资股比放开将在年内正式落地的消息。”

事实上,特斯拉这场“中国梦”做的相当漫长。2015年,公司CEO马斯克就曾透露其在华建厂的意向:“在中国建厂有望将汽车在华售价减少三分之一。”直到2017年,该公司为工厂落地中国选址一事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说实话,面对中国这一全球的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迟迟没有动手反而令业界颇感意外。

长期以来,外资车企进军中国市场的一个主流方式是:与本地汽车生产商成立合资公司,顺便规避25%的汽车关税。然而,特斯拉宁愿为其在上海自贸区内生产的新车缴纳关税,也不想因此和本土合资方共同分享利润及技术。同时,特斯拉一旦实现独自建厂,该公司就将拥有此工厂的完整控股权,从而使其节省至少20%的生产及运输成本。与此相比,“一个人玩”的好处,似乎更加诱人。

上海某咨询公司现任CEO、前克莱斯勒(Chrysler)高管Bill Russo表示,在上海自贸区独资建厂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有助于这家公司更加便捷地向该地区输出产品以外,临近中国供应链也将极大程度上降低特斯拉汽车的生产成本和在华售价,目前其中国地区的售价比美国高大约50%。

此外,亿欧汽车分析认为,对于选择建厂的车企,地方政府一般会提供建设用地、地方税费减免和银行授信等配套优惠政策。这在降低造车成本方面又将提供一大助力。

特斯拉这家传言中有望成为首个在国内独资建厂的汽车外企,仅仅是全球诸多造车势力中的“出头鸟”。在成本降低带来的高额利润差面前,似乎很难有一个商人不动心。

在做了许久的“中国梦”终于落地之后,中国独特的汽车生产政策将是下一座“大山”。虽然一个“土生土长”的“留洋产品”或许更讨中国政府官员的欢心,但严格说来,中国造车队列已经足够拥挤,此番外资股比的放开,也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挤进中国新能源目录的机会。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渐退坡以及合资股比的逐步放开,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终于能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硝烟尚未点燃,战争刚刚开始。

作者:潘梓春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