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向上、价格向下,电动车企是乱定价的吗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目前国内纯电动车型最多的是北汽新能源,产品有五大系列,从A00到B级车都有,也包含了两厢车、轿车和SUV,虽然很多车型在新车型出来之后已经退出,但是定价时难免同门相争。EC系列和EV系列都是两厢车,甚至和EX系列差别都不大。

续航向上、价格向下,电动车企是乱定价的吗

从汽车之家的车型页可见,北汽新能源旗下一度有在售五个系列19个车型,另外还有LITE品牌。从现在北汽新能源官方网站来看,主推车型收窄到三个系列,EV系列退出,续航也已经分出了档位,梳理得更为合理了。

续航向上、价格向下,电动车企是乱定价的吗

在另外一家新能源汽车标杆企业比亚迪方面,也是有得有失。同为比亚迪系的腾势长期受e6的价格影响,卖不出量。不过e5和秦EV虽然三电系统类似,也都是三厢轿车,但价差够大,各得其所。现在出的元EV和宋EV级别和价差也比较大。总体而言,比亚迪的车型阵列和定价比较合理。

在定价时机方面,由于每一年补贴政策可能都调整,而且往往在上一年年底最后时刻甚至年初才确定,而车企根据新补贴政策作出车型调整又需要大半年。所以,在年底或者年初急于公布价格并不划算,消费者往往要等很久才能提车。另外,由于早出招,就给竞争对手后发制人的机会。那些在四五月份,甚至年中公布定价,并且有充足车源的车企有一击而中的机会。

至于因为车型要到三四季度才上市,早早搞预售的策略,往往很糟糕,要让消费者等很久。年末车企终于交车了,几个月后就是第二年,政策一改,还得得换车型。如果有同门车型,还会打压同门车型的销售。

规模,规模,规模

车企定价当然还要看成本。

业界人士一般都说,动力电池是主要因素,占成本的一半左右。近年来,动力电池价格下降较快,也帮助车价降低。以CATL为例,三年下降四成左右。

续航向上、价格向下,电动车企是乱定价的吗

资料来源:CATL招股书

再来看前面提到的近期上市、预售车型,如果全都按CATL在2017年底的价格计算他们的电池成本,占补贴前价格在三四成之间;如果扣除毛利,大约确实占成本一半左右。

电池成本会吞噬车企的利润吗?

如果我们简单计算其补贴,加上补贴后价格,得出其总价格,减去电池成本,就会发现,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扣除车身、电机、电控、小三电,以及其他配置、费用,仍然有利可图。

续航向上、价格向下,电动车企是乱定价的吗

注:补贴按地补为国家补贴0.5倍计算,不计乘数效应

资料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统计

那么汽车的其他成本究竟有多大?

天风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组首席分析师杨藻,曾经做过一个分析,以奇瑞eQ1和吉利帝豪EV300为例,与燃油车对比,比较粗略揭示了纯电动汽车的成本。

续航向上、价格向下,电动车企是乱定价的吗

看表可见,奇瑞eQ1毛利很高,远超燃油版。电动版除了电池之外,其他成本不过3.3万元。

续航向上、价格向下,电动车企是乱定价的吗

帝豪EV的毛利和燃油版接近,超过二成。电池之外的成本6.8万元。

以奇瑞eQ1和帝豪EV的电池外成本作参照,比对前述16个车型的“总价-电池”项,利润空间还相当可观。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奇瑞和吉利一样,能够和燃油车共用大量的车身和部件,摊销成本。

前述车企销售总经理表示,传统车企做新能源,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很多传统车企在传统车型上改新能源车型,研发、开模都不用摊销成本,可以比纯做新能源的新兴造车势力省一万元左右的成本。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在回答《电动汽车观察家》提问时,也表达过类似观点。林杰表示,成本跟规模息息相关。“所以,纯电我们不会很盲目的推出很多车型,会推我们认为在细分市场可以做到第一的车型。”要做到细分市场第一,吉利的招数就是燃油车中挑选已经非常畅销的车型电动化。

他表示,吉利不会追求单车利润,通过规模效应,可以创造更大的利润。“只有规模化之后,成本才会下降。……如果年销150万辆,90%都是电气化,成本肯定会有很大的下降,比做10万台的,完完全全不是一个量级。”

强调规模效应对拉低车价的企业也不止吉利。做大规模降低成本,是特斯拉先推高端车,再推经济型车型的逻辑,也是威马以10万辆产销规模倒推价格的逻辑。只是,特斯拉和威马还在尝试,而吉利等传统企业已经实现了。

由于补贴新政,2018年下半年,长里程纯电动乘用车补贴达到阶段性高点。前述车企销售总经理说,“今年下半年是买车的最好时机。”

但他也说,这可能是“最后的疯狂”。因为2019、2020的补贴政策,肯定是要退坡的。明年年初,车价不可能涨回去,“有可能谁也卖不动”。(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