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未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何竞争制胜?

新汽车观察
关注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生态分析

可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来进行竞争战略分析,此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分析目标行业和市场的竞争环境。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和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五种来源:

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往往通过提高车企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原材料价格或降低质量及服务的手段,向处在生产组装链的车企施加压力,以此来榨取尽可能多的产业利润。

买方的议价能力:买方(顾客、用户)总是为压低价格,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而同该产业内的企业讨价还价,使得汽车产业内的车企相互竞争残杀,导致产业利润下降。

车企面临的潜在进入者威胁:进入者会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获得一些业务;进入者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

车企面临的替代品的威胁:由技术革命所孕育出的对车企生产出的新能源汽车进行革新淘汰的新一代替代品的威胁

现有车企的竞争:产业内各个车企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


以上相关分析能让我们了解到汽车行业的市场状况来为企业的决策作参考,但是还有一只影响市场的手,那就是政府的政策,而政策又可分为车企在本国的国内政府的汽车行业政策和在海外地区的国外政府的汽车行业政策。

相对于中国车业而言,西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对中国车企的影响为国外政府的政策,而当下的对我国车企走向海外的国外政府的政策就是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所给各国政府带来的自身汽车关税政策的调整变化,而国内政策就是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新政和中国对国内的车企所要放开的股比限制。

自6月12日开始执行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会给纯电动汽车市场格局带来很大变化,各新能源汽车车企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适宜的战略策略,以此来保证自身竞争力尽可能少的免受负面影响。

尽管根据合资股比放开政策,到2022年才完全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的限制,而从近期华晨宝马的“乌龙”背后,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放开的影响似乎也开始逐渐显现。“宝马公司在中国合资企业持股超过50%,这又是一个新的‘第一例’。”好多车企已为这个政策所带来的变化提前进行着合作方面的布局了。

相对于国外车企而言,以欧美车企为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方面的对他们的政策就是他们要面对的国外政策的一种,他们本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就相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他们国内政策。

当下无论是中国的车企集团还是外国的车企集团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向本国之外的海外进行国际化布局,大型车企集团都有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而对于国际市场而言车企所在外国市场地区的政策的对其自身在海外的经营发展有着致命的影响,所以要对国际政治有着清晰的认知,才能把握海外地区市场的政策变化趋势,提前为自身发展的布局做好准备,国际市场有机会时强抓机会,其中近期的中德领导人所推动出的两国车企合作就是机会的展现,但有风险时要规避风险,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车企才能最大可能地利用好全球化所带来的有利的一面并规避好各国国情不同所可能引发的对车企自身不利的政策变化所带的不利的一面。

由以上分析可知,车企要做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营销则需要分析市场机会和市场竞争生态来因地制宜地制定与不同地区的政策和不同地区的市场变化趋势相适应的品牌战略、营销策略等方案进而来夺得竞争制胜的制高点。

总之,国内外车企集团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为未来竞争制胜做着各种布局,要做好用于与新能源汽车需求发展趋势相关的新能源汽车质量水准的提升、增加新能源汽车质量跃升潜力和完善升级新能源汽车使用相关配套设施相匹配的超前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已成熟技术的整合方面的布局之外,还要与车企做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营销,而这则需要分析市场机会和市场竞争生态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的与不同地区的政策和不同地区的市场变化趋势相适应的品牌战略、营销策略等方案,车企在这两大方面所锻造出的市场竞争力要形成合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哪个车企集团能在以上方面做的好,哪个车企集团就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的竞争中制胜,做的极佳的车企集团有可能脱颖而出地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引领者。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