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8)博郡汽车

博郡汽车全名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坐落在南京浦口区,成立于2016年8月,是依托原上海思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立起的中高端电动汽车生产商。

据南京日报报道,2016年12月22日,由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浦口经济开发区共同发起、总规模达50亿元人民币的南京浦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揭牌。中科招商是博郡汽车最早投资者,和南京浦口对接之后,双方一起孵化博郡。该基金即投资博郡汽车。从2017年底的工商信息看,南京世浦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占有34.29%的股份。

南京富幽奇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股比与上述基金并列,董事长是博郡创始人董事长黄希鸣,可以推断为创始人或创始团队公司。

上海纽湃汽车科技合伙企业都是个人股东,多名都是上海思致员工,可以推断也是创始团队持股公司。

淮安园兴投资有限公司则是淮安市淮阴区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博郡汽车的全资孙子公司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淮阴区,从事电池和电池模组生产。淮安园兴的投资应该是落地的条件之一。

至于南京盛世扬子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是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的企业,背后股东是南京市江北新区等政府和国企。

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

资料来源:截至2018年7月的工商信息

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

资料来源:2017年底工商信息

博郡汽车,是创业团队+投资基金+地方资金结合的典型模式。各方界限、分工清晰,问题是资金不算富裕。博郡汽车有上海思致的基础,曾为诸多一流车企服务,设计和研发的产品应当在一流水平。目前博郡汽车和一汽吉林已经签订代工协议,博郡产品的定义也已经完成,后续的融资要看首批产品进展和资质申请的进度。

过往融资成绩:二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三颗星★★★

(9)速达汽车

2017年3月,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发改委审批,投资建设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使得这家公司进入人们的视野。

目前的工商信息显示,速达汽车董事长李复活持有超4成股权。而第二大股东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速达科技,新三板上市公司),也是李复活实际控制的公司,持有近四分之一股份。两项相加,李复活持有近65%股份。

速达科技2018年半年报显示,速达科技向速达汽车投资余额2.49亿。

而另外两家大股东:北京中奥伍福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郑州黄帝养生园开发有限公司(持有9.62%股份),前者的董事长和后者的大股东都是宋自甫。两家公司在南方周末、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报道中,都牵涉到一个叫做“金健康”的涉嫌非法传销的传闻中。

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

资料来源:截至2018年7月的工商信息

速达汽车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李复活及速达科技。但是,从公开的法律文书来看,速达科技和速达汽车资金问题诉讼不断,与供应商、经销商、建设材料供应商、民间借贷方、融资居间人等多方发生法律纠葛。

目前,速达汽车还未获得工信部公告。

过往融资成绩:0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0颗星

(10)绿驰汽车

工商信息显示,绿驰汽车目前的股东结构很简单。两个自然人程三岗和朱承明持股七三开。

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

资料来源:截至2018年7月的工商信息

不过,绿驰汽车仍然被中能东道集团影子笼罩。

绿驰汽车大股东程三岗,另外担任北京大道智合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和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以及中能东道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和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而北京大道智合公司,工商信息显示的大股东为程海洋。程海洋至少在四家“中能”系公司担任高管。

绿驰汽车二股东朱承明,是浙江优捷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而浙江优捷,90%归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所有。

朱承明还担任北京新易成科科技有限公司、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御途浙江御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三家公司股东。前两家公司的大股东,也是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曾用名中能东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现在的三位股东是滕以胜、曹季远和于亮。

不过,中能东道集团网站显示,董事局主席为程广坤。他也是东方御道国际集团总裁。曹季远和于亮目前也是东方御道的大股东和二股东。

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

资料来源:截至2018年7月的工商信息

在中能东道的网站上,看不到绿驰汽车的任何信息。但是上述股权和投资关系表明,东方御道-中能东道-绿驰汽车,至少是关联公司。

东方御道的宣传文稿称,以聚合战略REPF新经济模式为指导,以民间财团机制,创新的产业链项目运作模式,全面进军文化产业、新能源产业、大健康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农业等五大趋势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代文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新经济产业变革的引领者。

中能东道集团官方网站自称是一家集新能源动力总成研发与生产、新能源汽车工程设计、整车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U能”系列电动汽车具有高续航、高性能、充电快、经济环保等特点。曾与川汽野马合作,推出少量车型。

中能东道常常利用民间渠道募资。在不止一个微信群里,有人发布过类似信息:

中能东道,一次充电续航350-1000公里新能源汽车有以下几种合作方式:

1、独家代理:地市级3000万(赠送3000万原始股权+15台样车)

2、店面经营:30万保证金,每次进货不低于150万

3、作为消费者:E350 16.68-23.98万买走

4:股权投资者:中能东道原始股权5万起认购(预计2018年元月左右上市)

5、基金投资者: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100万起认购(年综合12%)

类似募资手段,被反传网、猎云网等媒体指涉嫌非法集资。

过往融资成绩:0颗星

后续融资前景:0颗星

总结

新造车势力的资金来源和特征如下表:

新兴造车企业的钱都是哪来的?

首先,资金流向这一群体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头部企业,有如众星捧月,而尾部企业,已经是度日艰难。互联网投资风向标BAT,各有下注,阿里巴巴独钟小鹏,腾讯和百度则多有下注。市场化的一线PE、VC,更加青睐头部企业,吸引一批市场化投资机构扎堆取暖。

其次,明星创业企业刮起造车风潮,明星投资企业也刮起创投风潮。但是,新造车创业成功率极低,已经是创业群体内外都认同的一个观点。追赶潮流的人,多数要被淘汰。大量新造车企业既无技术实力,投资他们的机构和企业,本质上也无心耕耘。他们的丧钟正在敲响。

第三,最大的风险或者问题在于地方投资,本质上源自财政的这些钱,投资方式和风险投资基金差不多。这样的投资,谁来监管,事后出了问题,如何追责?

第四,新能源汽车成为政策和产业都认可的风口,也成为不正常金融活动的新发领域。各方都应该对此加以防范。

第五,新造车企业融资狂欢已经接近尾声。无论头部企业还是小角色,都面临融资困难乃至现金流困难,没有坚实后备资金来源的企业将开始大批退出。(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