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放和技术管制,谁才能促使行业进步?
去年,特斯拉MODEL 3登上了全球销量最高纯电动车的宝座,累计销量数据为145846辆,这个成绩大幅领先第二名。称得上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车,围绕它的关注度也非常高。
有意思的是,最近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Twitter上大大方方的曝光了MODEL 3的单车制造成本,这样的行为还是蛮“非主流”的。要知道在正常的商业环境下,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随意公开产品成本。因为这无疑告诉消费者“我挣了多少钱”,既容易招致不必要的“民愤”,也可能将一些商业机密泄露给同行。
那么MODEL 3的成本是多少呢?答案是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3.6万元。如果按MODEL 3在中国的最低售价43.3万元算,那么在中国每卖出一台MODEL 3利润接近20万元,当然这中间还有各种税费和运输成本没有计入。在美国,有媒体猜测MODEL 3的单车利润是7000美元,也就是4.7万元人民币。
透过表象,直达本质。我们认为埃隆·马斯克自爆成本的原因,在于让特斯拉的制造门槛透明化,吸引投资者入局,加快电动产业提速。因为特斯拉的计划是开放共享专利技术,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入局电动车领域,这样才能让电动车产业更快的发展,甚至替代燃油车。从某种角度看,埃隆·马斯克的眼光是长远的。
与此同时,我们不免想起丰田这位老大哥。丰田汽车最强的就是混动技术,坊间有云:混动只有两种,丰田和非丰田的。那么如此强的混动技术,有能成为市场主流吗?你是大学生,你先说。
1993年,丰田成立了一个研发小组叫G21,寓意是制造属于21世纪的汽车。日本人善钻研,1997年,世界上第一辆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问世,被誉为先进之光。神车造出来了,丰田也很激动,一口气申请了大量的专利技术,抱回家藏起来,以保护自己的研发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从初代普锐斯到第四代普锐斯,丰田的混动技术拿下了数百个专利,可谓“收获满满”。
丰田的“富足”,导致了其他车企想研发混动技术受到了阻碍,要么另辟蹊径,要么低头合作。我们回过头来看,丰田保护自己的专利当然是正确的,但丰田的保护,也制约了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份额增长。丰田足足用了20年,也没能让市场完全接受混动汽车。你说,这到底是混动不行,还是丰田不行呢?
经过20年的折腾,混动车不仅没有撬动燃油车的市场,甚至等来了纯电动车的“弯道超车”,被迫提早退出舞台。你不是封锁专利吗,你不是制约我研发混动车型吗?行呀,我不生产混动了,我直接造充电的,然后超过你。
我们大可以想象,如果丰田当年选择公开混动技术,或者共享技术来刺激更多车企加入混动车型的开发,或许今时今日的全球车市是另一幅格局,也许应对排放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根本不会席卷全球,也许特斯拉这样的新势力不会壮大。
巨头不傻
如果说特斯拉的共享专利技术还无法真的全面刺激行业电动化,那么全球第一汽车巨头大众集团的“慷慨”,就犹如一剂猛药。
近日有外媒报道,大众汽车已经开始正式邀请其他汽车厂商使用大众集团的纯电动MEB平台研发新车型。什么专利壁垒,卡脖子,统统不存在的,给你,随便用!
大众集团投入了极大的研发成本去开拓MEB平台,成果出来之后,反倒将MEB平台提供给了整个行业,这从侧面也代表着大众集团企业运营方式的转变。有外媒猜测,刚刚和大众结盟的福特汽车,将是第一个受益者。
大众当然不是做慈善的,它是清楚的认识到汽车电动化的未来,需要全行业的群策群力,大家共同教育市场,才能让蛋糕最大化。既然大众集团已经站在了先驱者的位置上,它来领个头,何尝不可?各路英雄奉它为尊,最大赢家不言自明。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真牛,这很马克思。
无论走过多少弯路,人类都从未停止对先进生产力的探索。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当全行业都将电动化定为未来基准的时候,我们才敢想象,先进生产力已经完成蓄力的第一步,更文明和更美好的出行环境,才可期。至于在这个过程,有谁不愿意这么做,或放慢节奏,又有什么理由不被淘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