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出,不同续航里程车辆补贴平均退坡47%-60%。在这几年的政策调整中,我们明显能感觉到政府在行业发展上起到的引导作用,前期政策不完善的地方在新政策出来以后得到了修订改善,行业整体呈向上趋势。2019年补贴政策也有几点令人惊喜的变化:
1)补贴的技术指标持续提升,对能耗的要求更高;
2)新政不过分追求能量密度,重视安全;
3)新政设置了过渡期,便于行业“软着陆”;
4)对于运营车辆预拨补贴资金,减轻整车厂补贴资金垫付压力;
5)取消地方车辆购置补贴。
在这当中,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地补”取消等相关政策变化。
昔日地补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地方补贴也曾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所助益,最直接的就是降低了当地城市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有利于新能源车的普及。但因为地补细则制定、补贴发放的权限都在地方,所以出于对本地经济利益的考虑,很多地方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地方保护”现象,某些地方甚至只有本地车企的产品销量“一枝独秀”。在这个背景下,某些车企甚至出现了在当地先上完牌照,拿到补贴以后再运往全国进行销售的情况。
除了出现“地方保护”,全国地补政策不一致也导致了主机厂很难统一销售价格。据南方某新能源车企销售部门内部人士透露, “早几年,主机厂不得已在不同城市实施不同的销售价格,导致市场混乱。很多没地补的城市一台车都卖不出去。后来为了冲销量硬着头皮把价格调整成全国统一价,部分城市就面临接近成本价销售的尴尬,主机厂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再加上地方补贴申请流程混乱,各地补贴申领标准不一致,有些主机厂申领、有些则需要4S店代客户申领……而补贴发放方面,有些由省里发、有些由市里发, 有些则是在(城)区里申请……对于外地厂商来说,有时候真是苦不堪言。”
过去的一些补贴政策还带来了隐忧,那就是让某些主机厂在进行产品规划时出现了盲目性。比如说,某些主机厂为了拿到最高档的补贴,倾向于把车辆做到刚好可以拿到最高档补贴的续航里程,却在车辆品质管控、零配件匹配、空间布局就不那么"上心"了,结果一台车除了电池值钱,其他东西都属于东拼西凑。在极端情况下,某些车型拿到的国补加地补以后总补贴金额甚至接近车价,看起来在市场上性价比极高,实际上却是补贴补出来的“怪胎”。据浙江某新能源二手车租赁公司负责人透露:“现在市面上租一台新能源二手车一年只需要几千块钱,他们在停车场有积存着大批小车还在‘积灰’,之前有一些车也已经作了报废处理。”从车辆上市到目前未过几年,其车辆品质令人担忧。
市场迎来真正竞争 车企该如何应对?
在国补已经大幅坡退的情况下,地补的取消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车辆将会涨价。
诚然,近期国家的减税措施可以帮助主机厂减轻一些压力,再加上收回原先的终端优惠政策,部分车企勉强可以做到过渡期不涨价;但此次整体补贴下降金额较大,车企短期内无法完全通过技术升级成本控制补回,在过渡期过后整体涨价恐怕在所难免。对于供应链议价能力强的大型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来说,其涨价幅度大概能够控制在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内,但那些新造车势力恐怕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上海一家车辆尚未开始交付的造车新势力的员工坦言:“补贴的减少对其公司尚未开始交付的产品影响非常大,如果进行价格上调,可能会影响其已收意向金车辆后续的交付转化。”但笔者相信,新能源车整体市场还将是向上的,此次补贴政策对市场会有影响,但只是阵痛,并非全行业的滑坡。补贴退坡带来的更多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一批滥竽充数的企业与车型,让市场的需求更回归理性。
尽管存在争议,但有关部门还是毅然地取消了地方整车补贴,因为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破除“地方保护”的壁垒,让产品和技术有优势的车企取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也便于主机厂制定出全国统一的车辆零售价格,引导经销商从“饮鸩止渴”的“价格战”转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服务战”、“体验战”。来自吉利负责大客户销售业务的一位员工透露:“之前,很多在全国进行车辆运营的网约车公司只选择在有地方补贴的城市进行车辆投放,地方补贴取消以后,这些公司在全国的车辆购置成本将趋于一致,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在出行市场的覆盖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主机厂与经销商无需再为了申领地补而“绞尽脑汁”,也无需再担心受到“地方保护”的烦恼。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比亚迪应收账款达到492.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达25.33%,其中地方补贴占了较大的比例。地方补贴取消以后,主机厂今后就无需垫付额外地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