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 博越PRO/长安CS75 PLUS/荣威RX5 MAX对比

车门视车
关注

成都车展刚过,继荣威RX5 MAX先期上市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另外两款“大”字辈的车型长安CS75 PLUS和博越PRO也相继上市了,所有谜底都已揭晓终于可以全面对比这三款车型。对比前或许会有消费者产生质疑,三款车在定位上存在明显差距一起对比是否合适。确实荣威RX5 MAX官方定位为中型SUV,而两个对手仍在紧凑级的区间内,不过在初代车型上荣威RX5、博越、长安CS75竞争关系十分明显,如今全部“加大”放在一起对比也并没有不妥。

首先说说价格。都说在男女关系里谁先爱了谁就输了,这条理论放在这里同样适用。荣威RX5 MAX最先上市,官方给出的指导价是11.88万-18.98万元,优惠后的价格为10.69-17.78万元。虽说作为中型SUV这个价格已经极具诱惑力,但这仍无法避免荣威RX5 MAX成为先爱上的那个人。长安CS75 PLUS和博越PRO在成都车展期间相继上市,长安CS75 PLUS虽然车身尺寸略小,但厂商指导价已经低于荣威RX5 MAX的优惠价,官方指导价10.69万元起售。而作为三款车型车身尺寸最小的车型,博越PRO的起售价表现的更具诚意,9.88万元的起售价甚至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同胞兄弟2020款博越。

对于三款车的外观,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很难评判孰好孰坏。不过荣威RX5 MAX和博越PRO仍保留着荣威RX5和博越的影子,很多设计都能让人联想到初代车型。而长安CS75 PLUS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已经脱离了长安CS75的影子,与荣威RX5 MAX和博越PRO的厚重圆润不同,长安CS75 PLUS更加显露锋芒,当然也更加讨年轻人的喜欢。

内饰当然也是各有特点,基本都延续了各自的家族化设计,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屏大。三款车型均使用了12.3英寸的液晶仪表,不过长安CS75 PLUS只在售价15.49万的顶配车型上出现,博越PRO则在售价14.68万和15.68万元的顶配、次顶配车型上搭配。反观荣威RX5 MAX不亏是互联网汽车的鼻祖,除最低配车型外12.3英寸液晶仪表屏几乎成为标配。中控屏方面,长安CS75 PLUS全系标配12.3英寸中控屏,博越PRO因动力不同分为8英寸和12.3英寸两种规格,荣威RX5 MAX再次显示出互联网汽车的诚意,全系搭载14.3英寸中控屏。

其实,国内消费者都知道自主品牌以配置见长。不过这次荣威RX5 MAX继荣威RX5打出全球首台互联网汽车口号后,再次推出“智能座舱”概念,将Ai、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技术引入到车内,打造全新的科技座舱。不过与荣威继续打科技牌不同,长安CS75 PLUS推出A+级SUV明日座驾理念。虽然长安CS75 PLUS在车身尺寸等方面已经达到中型SUV的标准,但长安CS75 PLUS以A+级SUV自持,重点在动力、智能、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提升,打造明日价值,特别是在产品设计上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相比于前两款车型各自打造了鲜明的产品概念,博越PRO却显得有些朴素,除了配置上有些丰富并无更加明显的特征。而且手机对车辆的控制功能在三款车型中均有体现,可见该技术已经成为该级别产品中的标配。

在一些关键性配置对比中可以发现,关键性配置普遍出现在中高配车型中。不过单纯就价格来看,长安CS75 PLUS和博越自动刹车、全速自适应巡航等高端配置门槛更低,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加实惠。但荣威RX5 MAX全系标配6气囊,在被动安全配置上算是扳回一局。

最后是动力,无论是荣威RX5 MAX还是长安CS75 PLUS以及博越PRO,都推出了多种动力组合。荣威RX5 MAX提供1.5T/2.0T发动机两种动力总成,1.5T车型采用上汽“蓝芯”300TGI发动机,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2.0T车型搭载上汽“蓝芯”400TGI发动机,匹配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长安CS75 PLUS同样搭载1.5T/2.0T两种排量发动机,分别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和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与前两款车型不同,博越PRO搭载1.5T/1.8T两款直喷发动机,分别匹配6速手动或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和7速双离合变速箱。值得一提的是博越PRO的1.5T车型采用的是三缸发动机,三缸发动机在吉利车型上并非首次出现,但却一直充满争议,本次博越PRO搭载三缸发动机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总结:就外观来说长安CS75 PLUS已经脱离了初代车型的范畴,而在尺寸方面荣威RX5 MAX已经开始以中型SUV自居也可以看作全新车型,只有博越PRO最像是博越的加大配置升级版。也正因为长安CS75 PLUS和荣威RX5 MAX脱离了初代车型的范畴,因此这两款车型给出了全新的产品概念令人印象更深刻。而博越PRO起售价最低,相信价格因素能对消费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不过不得不再次说博越PRO启用三缸发动机是个很冒险的举动。当然三款车具体孰强孰弱,还是要靠后期的市场销量来说话。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