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力帆汽车产能趋于停滞,部分工厂已关停、欠薪数月、经销商纷纷退网关门……不得不说力帆汽车的资金压力空前巨大,虽有政府续命但力帆汽车想要重新站起来依旧困难重重。
其实,力帆汽车近来频频成为大众焦点,广被热议的关键字往往是“破产”“倒闭”。第一次将力帆推向风口浪尖,要从今年5月轰轰烈烈的经销商维权事件说起。
5月5日,30多家力帆汽车经销商,聚集在重庆力帆中心门口,身着“力帆还钱”的T恤,向力帆讨一个说法。当时被媒体广泛报道,甚至流传出力帆即将倒闭的传言。
6月15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其6.04亿股股份被冻结,冻结期限为3年,此次冻结的力帆控股所持有的股份占力帆股份总股本比例为45.96%,虽不会影响其正常运营,但在经销商维权的基础上再现股份冻结,难免对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
今年7月,官方数据显示力帆传统乘用车生产量仅34辆,同比下滑99.58%;传统乘用车销售量为678辆,同比下降91.43%。
目前最新的产销数据显示,今年9月力帆燃油车产量为605辆,同比暴跌91.62%;燃油车销量为399辆,同比下跌95.90%;1-9月传统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2032辆,同比下降72.25%。新能源汽车也呈现下滑趋势,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60辆,同比下降63.41%;1-9月累计销量为2035辆,同比下降65.67%。乘用车累计销量不足千台,车企已经陷入产销危机。
不佳的市场表现导致其后续的困难接踵而来。力帆股份公布2019半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收51.78亿元,同比下降1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47 亿元,同比下降859.98%。且其债券半年报显示,力帆期末的银行贷款为127.82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为104.86亿元。其中有25家银行为力帆股份提供授信,授信总额度共计125.66亿元,未使用额度仅剩4.5亿元。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公开透露,因个人原因,多位高管宣布辞职,其中包括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陈卫、总裁马可、非独立董事岳川。高管离职进一步印证车企危机严重。
10月9日,平安银行一封内部邮件在网上被曝光,要求对包括力帆在内的四家车企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展开内部风险排查,消息一经传出再度引发热议。
据统计目前力帆身负6 起重大诉讼和仲裁,与汽车零配件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都有纠纷,合计涉案或涉诉净额已经高达 12.8 亿元。
10月25日,力帆股份公布三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6.86亿元,同比下降19.52%;亏损26.33亿元,同比下滑2064.56%。目前力帆股份的总负债高达178.63亿。
针对资金巨额缺口,无论是力帆股份公司还是政府方面都积极应对,只是尽管政府续命,也不过杯水车薪。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力帆去年曾将原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以约33.1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并在去年12月将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人民币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车和家。变卖资产资质让力帆汽车暂时缓解危机,但去年年报显示力帆总体仍旧亏损2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减少990%。
9月26日,重庆产权交易所挂出力帆红星国际广场和力帆枫越这两个大型地产项目,相关信息显示,两个项目存量资产合计为71.29亿元,隶属于“力帆控股”旗下房地产公司。也就是说力帆股份公司为拯救力帆汽车在全力配合。
政府方面也在积极施救。重庆市政府召集了地方金融办以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等等,帮助力帆汽车成立了债委会,要求各银行 " 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同时力帆汽车自己也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化解债务危机,在积极兑付当中。
众所周知,力帆股份最早是以摩托起家,甚至力帆摩托一度称霸国内摩托车市场。或许是公司真的岌岌可危,或许意识到汽车制造不容易,力帆股份向外界表示,接下来将对公司业务发展重心进行调整,摩托车排在第一位,新能源汽车业务降至第二位。
力帆汽车资金供给、汽车产能、营销渠道等都纷纷陷入困境,再加上股份冻结、巨额贷款,或许力帆决定重新聚焦摩托领域是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