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发展换电的阻碍不小,但中国的国情是,政策是风口的最大驱动力。
今年7月,工信部对新能源换电模式做出详细解读,明确支持推广新能源车换电模式,此后短短一个月内,多家企业立即以实际行动向这个政策新风口靠拢。
7月27日,北汽集团与国网电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计划在2021年6月底前合作建设100座换电站,服务全国不少于1万辆换电车辆。
7月30日,长安新能源成立重庆换电联盟,并与奥动新能源正式签约,将以换电模式服务长安新能源E系列车型。与此同时,软银能源与奥动新能源达成战略投资合作,将在换电模式和电池回收领域展开合作。
8月13日,由北汽新能源、蔚来、中汽中心等单位牵头起草的GB/T 《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审核,这是我国首个新能源车换电国家标准。
8月20日,蔚来与宁德时代、湖北科投和国泰君安共同投资成立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推出BaaS业务,四方各持股25%。
主机厂、动力电池制造商、相关机构、金融界、投资者,都已经闻风而动。
其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是蔚来的做法:蔚来把电池全部卖给资产管理公司,再由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将电池租给消费者。
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的几个股东有着明确分工,湖北科投出土地,汽车销售、充换电服务由蔚来主导,而电池租赁、回收等重资产部分则由宁德时代负责。这种引入合作方共同搭建闭环生态体系的运营方式,从逻辑来看是行得通的。
再回过头来看阻碍换电模式推广的几个难点,其实都并非毫无解决办法。
启动资金高昂的难题,在金融界、资本市场的支持下迎刃而解。
电池规格不同,各家车企的换电站只能为自家车型服务的问题,只需要政府统一电池规格即可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当务之急是需要政府出台动力电池生产标准,对电芯和模组尺寸进行统一。
在我国政策的驱动下,被特斯拉和其他国家放弃的换电模式,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旦形成可盈利的成熟商业模式,或被其他国情类似的国家学习和借鉴。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内刮起的换电风潮,从中国走向世界,并不是天方夜谭,我们未来可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