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 | 新能源牌照 被剥夺的路权

BusinessCars
关注

可以肯定的是,绿牌作为暂时性替代方案,终究有一天会让交通缓解拥堵问题再一次爆发,到那时,路权被剥削的又会是哪一部分人呢?

“你赶紧弄个新能源牌照吧!”

上周末,在得知上海即将收紧限行政策后,朋友立刻发消息劝我入手新能源牌照。按照上海新的限行政策,外地牌照的限行时间变成了每天的早7点到晚8点,限行时长从原来的8小时延长到了13小时。11月2日,也就是今天,是新政策实施的第一天。而且从明年五一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开始,内环内地面道路也将限制外牌通行。

到2019年为止,常驻上海的外牌私家车有167.4万辆,占全市私家车辆的31%。也就是说,新政对外牌的限制加码后,魔都接近170万辆私家车的路权再次被压缩了。被动奶酪者,怨声载道。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于外环外的外牌持有者,偶尔进趟城都是自觉选择搭乘地铁,所以于我而言,限牌限行其实影响不大。

但对于这个看似合情合理,实则简单粗暴,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带来问题,理顺不了矛盾,反而激化矛盾的懒政,却也忍不住要说上几句。

本来嘛,沪牌持有者一来真金白银花了10万,二来还要花光所有的运气,而绿牌持有者摆出了支持环保的态度,所以当城市道路需求进一步超出供给时,路权需要进行重新分配时,他们似乎理所当然地应该享有更多出行优先权。

上海真正意义上的牌照拍卖制度始于1992年,通过拍卖方式竞标车牌是中国之首例,也因此被其他城市相继效仿。为了体现沪牌的市场价值,上海从2002年开始,对外牌限行政策进行了数次调整,不断加码。

上海“一牌难求”的历史已经快30年了,此时喊出“不公平”,认定限牌政策剥夺了外牌车的路权,要求改用单双号来限行,对于真金白银掏了10万块牌照费的沪牌,确实会是另一种不公平。

然而上海限外牌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强行划分出行的三六九等,而是为了解决拥堵问题,让更多人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

但目前的方案,能够解决问题吗?我听说为了刺激消费,上海今年一次性增加了4万个牌照额度,这个操作,似乎与缓解拥堵的目的背道而驰。

而且,新的限行政策,会让购车需求快速转移到新能源车上,导致新能源车数量暴增,并不能抑制城市道路总体需求的增长趋势,拥堵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据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上海上演了新能源车的狂欢盛宴,一些新能源品牌4S店的销售人员“忙得喝水都没时间”,而某特斯拉单店据说一天的销量暴涨了好几倍。

看来为了把车开进上海内环,受刺激的人还真不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绿牌车销量继续增长下去,限行政策又将如何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解决拥堵的问题呢?

事实上,如果仔细感受,会发现上海的拥堵问题主要体现在内环承载力超负荷,周边则相对通畅,一个相对易行的办法,是号召进内环少开车,以公共交通来替代私家车。

如果确实有刚需,不妨效仿一下新加坡的解决办法。

新加坡面积仅71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70万,但却很难看到国内大都市常见的交通堵塞的“壮观”,这缘于新加坡独特的交通解决方案,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以及无处不在的罚款和收费。

从1998年开始,新加坡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建立起城区电子道路收费系统( ERP系统)的国家,这是一种类似ETC的不停车无线技术收费系统,区别在于它建立在交通拥堵比较严重的地方,如高速公路和其它道路上。

在这个系统中,道路价格与拥堵程度挂钩,根据车流的拥堵程度调整费用。拥堵时收费高,通畅时收费低,此外,ERP系统还根据摩托车、轿车、货车等不同车型实行不同的费率。车主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需求的急迫程度,自行选择付款驶入,或选择可替换的道路资源和时间,或使用公共交通。

在新加坡,如果车主希望在收费道路上行驶的话,必须强制安装ERP计费系统,这样一来,每一次的驾车出行都是有具体价格的,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汽车的行驶。而且,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新加坡将会安装其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ERP系统。

当然,这其实是一种接近于智慧城市的理想管理方案。多年来,有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一直有被提起,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谁来投资,谁来运营,相关的顶层设计非常复杂。

但可以肯定的是,绿牌作为暂时性替代方案,终究有一天会让交通缓解拥堵问题再一次爆发,到那时,路权被剥削的又会是哪一部分人呢?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海纳百川”的形象不应该被治堵过程中的操作弊端所累。未来的上海交通,如何改变权利博弈机制的失衡,智慧合理地分配路权,把路权精确地分配给每个人,才是上海有关部门长远需要有的思维方式和格局高度。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