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场新能源汽车,“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即将登场!

汽车大事记
关注

属于年轻人的小米也要下场造车了,你期待吗?

最近两天,坊间盛传小米要进入电动车制造领域,据称小米将之视为战略级决策,而且可能由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虽然小米方面回应称“尚未立项”、“再等等看”,但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应可以解读为“有这个可能”。

从电动车行业的大环境与发展前景,以及小米集团作为科技公司的生态运营思路来看,从智能家居向智能出行迈进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而造车是打造智能出行生态无可避免的一环。

最存在猜想空间的是,小米要造什么车,怎么造?在国内拥有庞大年轻粉丝群体的小米,能够用自己拿手的生态王牌颠覆电动汽车行业吗?

时机已然成熟,不造车是不可能的

从百度造车案例来看,科技公司会否进入电动车制造领域不能光看官方回应,而是要结合公司的实际行动以及行业环境、发展趋势来分析。

小米会不会造车,其实答案已经浮出水面。

先来看看小米的行为。

2013年,雷军曾两度拜访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并询问马斯克“为什么要做特斯拉”。那个时候,贾跃亭还没有宣布造车,李斌、何小鹏、李想也还没创办蔚来、小鹏、理想,而雷军已经对造车开始有想法了。次年,小米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

2015年,在贾跃亭高调向外界描绘自己的超级汽车梦时,小米悄悄申请了多项汽车相关专利,包括定速巡航、驾驶辅助、停车信息预测、能源补充以及小米手机NFC车钥匙等,同时还投资了国内导航软件品牌凯立德。

2018年,小米内部启动了名为“micar”的造车调研,由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牵头。2019年6月,小米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打造AI智能化用车体验。

到2020年,小米造车传闻又起。这一年,小米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变速车档位自动推荐的方法和装置”相关专利,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年底还流传出小米蓝天计划和青悦S1电动汽车的图片。

而在资本操作层面,小米先后投资蔚来和小鹏,这些行为虽有个人私交上的道义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电动车行业发展前景有信心。

踟蹰这么多年,小米集团之所以没有正式踏入电动车制造领域,是因为一方面造车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很高,另一方面私人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还非常低。

但是,过完2020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经过十年沉淀,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正式进入爆发期,国产特斯拉的到来大大提升个人用户对电动车的消费信心,11月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更是给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吃下定心丸。

根据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也就是超过500万辆(按2020年的销量计算),是2020年的3.6倍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40%。而越往后,这块蛋糕将会越大。

也就是这一年,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宁德时代股价一飞冲天,其中蔚来更是暴涨十倍左右,新能源汽车成为资本界炙手可热的标的。

对跨界的新势力来说,造车的时机已经成熟。

另外,手机、家居市场的蛋糕已经很难再做大,寻找新的流量入口,是摆在小米面前的一道填空题,而站在风口上的智能出行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对手层面,苹果、百度、富士康正在大踏步快速进军电动车制造领域,已经失去先机的小米再不下场,可能连蛋糕的渣渣都分不到。这种情况下,小米用“暂时没有,等等看看”来回应造车传闻,可以笃定已经在暗中发力,只不过还缺少一个公开宣布造车的契机。

小米汽车怎么造?代工可能性最大

既然可以肯定小米一定会造车,那么问题就到了“怎么造”环节。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条特别烧钱的路,不仅重资产,而且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比较慢,就连昔日科技巨头乐视都被毁在造车这条道路上,领先上市的国内新势力蔚来汽车2019年也差点倒下,特斯拉硬是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实现扭亏为盈。

目前,滴滴正与比亚迪合作造车,百度已经确定将与吉利共同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苹果公司也正在韩国、日本整车厂中寻找合作伙伴,它们走的都是代工模式。

新势力三家头部企业“蔚小理”也是借代工加快产品落地环节,蔚来牵手江淮,理想找到了力帆,小鹏则是海马,这三家头部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切入市场,获取先机,站上新势力金字塔顶部,代工模式功不可没。

对于在造车领域毫无经验的小米来说,自己盖厂房、搭建生产线的难度很大,生产资质也需要考虑,而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失不再来,一步迟就可能全军覆没,因此,只能像“蔚小理”以及其他科技巨头的前辈们一样,选择轻资产、重研发的发展模式,也就是寻找传统车企代工。

至于小米下场会造什么车,相信所有人心中都会有同一个答案,那就是做“年轻人的第一台车”——高性价比代步车。

小米主打年轻人路线,以性价比发家,手机、音箱、电视、空气净化器、电视等旗下产品夺走了无数年轻人的第一次,粉丝全部来自年轻消费群体。“属于年轻人的小米”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这种固有形象决定了小米要做高端产品并不容易,小米手机就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相反,小米高性价比的口碑以及庞大的年轻粉丝团,也让小米很容易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但切入口也必须是高性价比,走年轻人的路线。

如今,小米要从智能家居行业跨界到智能出行领域,以高性价比的代步车试水市场是一个最稳妥的打法——既有粉丝基础,技术壁垒也不高。

另一方面,电动车“黑马”五菱宏光MINI EV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表现惊艳四座,证明高性价比的低价代步车市场大有可为。

当下,在消费者认知度较高的电动车品牌中,特斯拉、蔚来、理想都走高端路线,比亚迪、小鹏也从中端产品慢慢向上发展,入门级电动车还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品牌,这对小米来说是个好消息。

利用庞大的年轻粉丝群体,从入门级代步车做起,以高性价比切入电动车市场,是小米造车最稳妥的打法。

小米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吗?

怎么做是一回事,事情成不成又是一回事,小米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吗?

汽车是价格仅次于房子的大件商品,造车与造家电、手机完全是两码事,对生产和品控经验、供应链要求完全不一样,把无数牛人都忽悠得团团转的贾跃亭,雷厉风行的董明珠,都曾铩羽而归。

购买电动车的个人用户分为“被动购买”和“主动购买”两大类:“被动购买”的用户主要来自限购城市,因为摇不到号转而购买能够轻松上牌的新能源汽车;“主动购买”的用户则是购买家庭第二台车的中产阶级,或者是对科技兴趣很浓的年轻用户,前者注重舒适度、安全性和购买体验,后者则喜欢体验高科技的智能驾驶。

特斯拉之所以能够站在电动车行业的顶端,是因为其拥有独步全球的自动驾驶技术,这也是特斯拉电动车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苹果和百度造车都被人看好,也是因为这两家科技巨头本身就有强大的科技优势,在自动驾驶领域都有很雄厚的技术积累。

而小米汽车会吸引哪类人呢?毫无疑问是年轻人。

这类群体对汽车产品又有什么要求?答案是科技感。

小米擅长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凭借其多年来积累的供应链资源,要打造价格亲民的高性价比电动车产品并不难,但要打造出口碑,留住其以往所倚靠的年轻粉丝群体,就必须在科技领域有所长之处。

但从目前小米的积累来看,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汽车科技,与苹果、百度存在明显的差距。小米的核心优势是覆盖多种产品和场景的生态链,这些要复制到出行领域,离不开各种汽车科技的支撑,否则无法打造闭环的智能出行生态链,这是小米造车面临的主要挑战。

早期小米的成功,归功于两点:一是靠性价比路线,二是靠口碑,如果小米能够充分发挥这两大优势,要将自己在家居领域的成功复制到出行领域并不难,但关键就在于能否将这两大优势运用到电动车领域。性价比路线可以复制到电动车领域,但口碑还需要重新打造,这一点目前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小米能否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要看它能否拿出实力来证明自己,研发和品控是第一关,智能科技是第二关,过了这两关,小米才能勾勒自己的智能出行蓝图。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