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据了解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目标,值得骄傲。中国未来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院士建议北京逐步禁售燃油车
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北京行动高端论坛”也在北京举办,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论坛上建议北京研究出台禁售燃油车政策,逐步将汽车指标全部改为新能源车指标,以促进碳减排。
欧阳明高院士认为:就北京而言,碳中和和低碳发展主要领域是交通、建筑和电力,所以将新能源交通、新能源建筑、新能源电力将三者一体化才是最终解决碳排放问题。电力系统实现低碳化的前提下,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电动车作为一个很有力的储能装置,把它储起来。这样一来新能源车作为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将对交通、建筑、电力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产生综合效应。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是经常能够听见的词语,欧阳明高院士的建议也是考虑到碳达峰以及实现碳中和的终极目标,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者行业,年度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达到历史的最高值,到达峰值后就是由增量变为减量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是指:实现碳的“净零排放”。碳排放中,大约有31%被陆地吸收,23%被海洋吸收,还有46%滞留在大气中,其中碳中和最主要的目标是:想办法解决将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实现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之间的平衡。
实现碳中和新能源汽车是趋势,但电动汽车自身问题也该重视
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保护环境毋庸置疑是我们从小家到大家都需要积极面对的事情,然而就目前来说开始逐步禁售燃油车还为时过早。
目前电动汽车还不能完美替代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动力来源电池本身上并没有非常大的技术突破,虽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动车续航已经达到400公里以及500公里,但是依然只是简单的堆叠电池容量大小,来实现长续航。
其次,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问题依然老大难,除非人均家里能够安装充电桩,否则极其不方便,而电池安全也是重中之重,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并不少,电池安全性能的突破也尤为关键。最后我国北方冬季的使用环境也并不适合电动车。
目前还没有实现低碳化电力以及规范化的电池污染回收处理。据统计,2020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0.48%,未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火力发电占据绝大部分比重,虽然火力发电效率比汽车内燃机高,但是源头上还没有实现低碳化电力。
1块20克质量的手机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公里土地50年左右,然而更大、更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可想而知。据统计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为:20万吨。但是2018年至今,只有27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
也就是说,行业中依然有着大量的废旧电池没有流入正规渠道,反而进入“小、乱、差”的无资质企业。2015年我国迎来新能源汽车热潮,电池一般使用6年左右退役,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安全和污染威胁也需要引起重视。
写在最后
实现碳中和是一个全行业共同努力的事情,不能太过于专注于汽车这一个领域,同时想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面禁售燃油车,相关的配套设施、法律法规等也应该跟上,这与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趋势并不冲突,只是需要一步一步走踏实反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