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的造车热已经令人目不暇接,然而科技巨头掀起的新一轮造车潮更是心潮澎湃。
如今期待每月的新势力车企销量榜单,就如同期盼每月发工资一般,总是希望有惊喜给一成不变的生活加些色彩。
6月各大头部新势力车企陆续公布自家销量榜单,又赶上上半年那些烂熟于我们大脑间的名字从2020年开始逐渐“脱下”自己原本的外衣,决心换一个全新的身份。
小米、华为、百度、360、创维、魅族……它们一一成了看客们眼中正在崛起的“全新一代造车狂魔”,从过去数码产品的生产商到如今踏进汽车世界的“新晋造车选手”,这一高效的举动,在他们眼中或是“本该的水到渠成”,有钱、有渠道、有野心的他们,下一步在何方?
这场精彩的“造车斗罗之战”才刚上演。
小米、百度的跨界颠覆
多年前,造车新势力的强势入局打破了汽车行业尘封多年的现状。资本、人才、技术的革新,制造、供应链的变革让汽车不再神秘,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努力在竞争中寻找生机,伴随着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上扬之态,资本的“蠢蠢欲动”再一次触发了全新的机遇。
然而这一次的升温,是由科技巨头掀起的新一轮造车潮。
距离小米正式宣布造车刚好过去100天,3月30日的那个下午,小米集团正式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成立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资子公司……”雷军更是表示愿意赌上自己全部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100天以后,雷军的每一次出现都能引起不小的风波,比如他频繁的前往各大OEM和零部件企业交流,从长城到长安,从上通五菱到上汽乘用车,雷军身体力行的向行业取经;同时也在物色人才,行业爆料,小米将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和收购宝沃、DeepMotion等消息。
无论真假,小米这家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已然准备好迎接自己的崭新头衔,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不断饱和的当下,正如雷军所说,“我们有钱,我们亏得起。”
然而造车不仅仅有钱就可以,从智能手机跨度到汽车,即便在智能系统上有着相似的联系,可终究隔行如隔山,小米汽车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不过行业积极的回响倒是给予小米不少动力,“跨界者往往不受行业既有‘藩篱’的束缚,因此更有可能产生极具颠覆性的创新理念。而赢得智能汽车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率先拿出真正满足未来用户及社会需求的汽车产品。从这一角度来看,科技公司的入场会使新老车企面临挑战。”
在顺境中,人是不会得到成长,逆境才行。
决定赌上战绩和声誉的雷军像极了当年小鹏汽车初期时的何小鹏,且有着相似互联网背景的他们,或许可以更加感同身受“入局汽车深似海”的刺激感。
在宣布造车后的小米,近期也正式向外界公开招聘于汽车相关的职位,在每个职位后都标注“急”字,可见造车不仅要钱,更要人才。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下的小米造车也必须走完有关汽车制造业的全部流程,人才、制造和供应链,一个都不能少。
不过,急缺人才的又何止是小米一家。
3月2日注册成立的集度汽车走到今天也刚好100多天,组建团队、产品研发等方面正在齐头并进,并对外宣称已经取得了多项新进展。
这家由百度和吉利联姻的创新汽车公司从一开始便显示出野心勃勃的一面,即便没有和小米汽车产生正面冲突,但免不了拿来比较。
在4月的媒体沟通会上,集度汽车CEO夏一平就曾表示,“当前集度汽车核心团队已经就位,约有100人,而到明年底,这个规模扩大到2500-3000人。”在集度汽车的造车流程表上,有吉利汽车的监督和指导,集度汽车明显快于小米汽车。另外根据计划,该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出一款全新智能电动车。
相对于雷军到处拜访车企取经,集度汽车井然有序的步伐更显稳定。有人说,“小米汽车至今没有清晰的造车路径,没人知道雷军的战略框架......”
但BC觉得,诚如雷军所说,“慢就是快“,比起匆匆建立一个品牌引来一阵热度后又被无数诟病的局面,雷军想要的是打造像小米生态一样的汽车,当下小米坐拥一个庞大且忠实的米粉群体以及现有的市场资源和品牌知名度,如果能进行有效的资源转化,就会1+1>2。
相对百度而言,拥有全球顶尖排名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如何将技术完美融入汽车座舱,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就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自,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研究与开发,几乎成为每家车企的“必杀技”,集度汽车要如何破圈,也需要时间和经营,这一点,即便百度赢在起跑线也不一定能跑完全程。
无疑,“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未来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驱动力之下,每一家有实力的企业都想分一杯羹,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华为的执着,到底成就了谁?
早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直言不逊:“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不能它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
这句话虽然因人而异,却在某种意义上也令人醍醐灌顶。
毕竟在普通用户眼中,华为的“不造车,只提供解决方案”的说辞可以理解为“我只先做你的供应商,成为像博世、麦格纳这样的全球一级供应商”。但其实,华为一直聚焦ICT技术,有着对车企“虎视眈眈”的威胁,比如自动驾驶方案、激光雷达、座舱SoC、鸿蒙车载系统、七合一电驱系统、充电模组等。
换言之,整车厂只需要一个车身,加之华为的智能汽车ICT技术,就可拼凑出一款智能汽车,而核心的智能技术都在华为手中,难怪上汽不买单。
目前和华为深度合作的仅有二家车企,一为金康赛力斯,二为北汽极狐,无论是营销亦或是软件,搭载了“华为”二字的这两家车企都在不同深度收益匪浅,不过现实中确实这两家车企的声量和口碑均在中等偏下,虽然搭上华为原地起飞,但后续乏力。
有人说,这是华为造车的试水。毕竟隔行如隔山,比起小米、百度的树大招风,稳健内敛的华为一直处于观望阶段,而华为自动驾驶负责人苏箐“传统的车厂的看法,基座是车,会做很多小盒子,来一个功能加一个盒子……”的看法,似乎有点轻蔑车企。
媒体们更是在一些蛛丝马迹中希望找到华为下场造车的证据。
随着近日华为与广汽埃安的深度合作,将联合进行旗下首款中大型智能电动SUV车型的相关开发工作,华为此前一直强调的Huawei Inside,即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也再次明朗化。
利用整车厂作为跳板,与广汽的合作会不会成为华为下场造车前的最后一博呢?华为声明,“该司绝不造车,且不会投资任何车企”的表态已整整八次。
BC认为,虽然可能还会有第九、第十次,但对于华为我们依然可以抱有期待,毕竟华为有着成为转换为车企的实力和资本,在技术革新的时代,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有想不到,如果三年之后华为宣布造车,也不会有人感到意外(在华为早前公布的声明末尾,标注“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
360赌上哪吒,各取所需
想知道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会有多香,看看车企们的市值就知道。
2020年至今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市值从百亿增至8000亿美元,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蔚来最高股价曾涨幅达14倍;小鹏和理想市值也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达300%。
这样的资本红利,的确无限诱惑力。所以360的“红衣教主”周鸿祎决定下场开赌。
今年5月11日,360集团正式宣布投资哪吒汽车,互联网+新势力的全新搭配,被解读为“360正式入局造车”。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360融资之前,哪吒汽车已先后完成6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12.5亿元,预计2021年在科创板IPO的它需要最后一下冲刺,恰巧周鸿祎需要一个崭新的舞台,这位从来不会低调的创始人出手大方,30亿人民币助力哪吒汽车顺利实现IPO。
在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下,一个崭新的组合诞生了。至此360集团将联手哪吒汽车除了在造车外,还将帮助哪吒汽车实现和资本市场对接,赋予哪吒汽车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将互联网与传统汽车的DNA重组,将“科技平权”的理念具体化成“为人民造车”的实践,以10万元左右的智能汽车定位,满足大众化的用户需求。
这段话也成为了哪吒汽车近期传播的重点。无疑“为人民造车”的全新定位远比之前的“科技智能化”更接地气,而哪吒汽车CEO张勇也表示,选择和360合作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360的技术和营销。
在这个资本利益的年代里,大家各取所需的表象变得如此简单直白,我看中了你的平台,而你看中了我的营销,大家相互成全。或许正式这样的干脆利落,让哪吒汽车有信心走的更快。
张勇称,“哪吒会做大众化的消费品牌。”这和周鸿祎所说的,“要以10万元左右的智能汽车定位,满足大众化的用户需求”异曲同工之妙。周鸿祎认为,智能汽车是属于IT行业,摩尔定律带来的硬件更新速度将大幅度降低成本,而网络效应带来的传播效果将平摊成本。
而在智能网联化的当下,万物均要互联,也可编程,这也意味着漏洞无处不在,而在便是360的强项,周鸿祎希望通过和哪吒汽车的合作,在汽车打通了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同时,让大数据驱动业务运转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而手握大数据的360,也正在为自己打造一幅智能汽车的宏大蓝图。
如果这幅蓝图一旦实现,那哪吒汽车在数据智能联网上又将跨越一大步,这样的各取所需,显得高级太多。
其实除了上述提及的互联网公司,还有像创维旗下的创维汽车,魅族早前也申请了FLYME FOR CAR商标,想要入局车载系统;近日字节跳动也推出了名为“抖音汽车”的Logo,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有一些动作。
纷纷下场的科技公司到底是想趁着风势起飞,还是对于汽车行业历来的野心马,可无论什么,当造车变得不再神秘,资本和渠道便成为了这场“厮杀之战”的核心利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