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能源板块的涨势如虹,储能概念热度未退,氢能概念又火起来了。]
M-usic
8月17日,氢能源概念股厚普股份(300471)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
从7月5日至8月16日,厚普股份股价涨幅达195.51%,其中,7月5日至8月13日两次触及股价异常波动标准,8月16日股价再次涨停。然而,作为氢能源板块的潜力股,厚普股份今年上半年氢能业务的营收只占总收入的3%左右。
为此,深交所要求厚普股份“用朴实、客观语言”描述氢能业务具体内容、主要产品、应用、主要客户收入比重等,并要求其就氢能业务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提示。
因为股价涨得太快而被深交所“关注”的氢能源概念股,厚普股份不是唯一。致远新能(300985)由于8月3日-16日(十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110.82%,也收到了关注函。
在深交所不断发函关注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氢能源板块的疯狂追捧,尤其是8月份以来,氢能源概念一直处于暴走状态。
在新能源概念被资本炒得热火朝天的大背景下,作为新能源分支的氢能源也成了A股风口,是炒作,还是真火?
储能热度未退,氢能概念又火
01
随着新能源板块的涨势如虹,储能概念热度未退,氢能概念又火起来了。
8月16日,前期炙手可热的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概念均大跌,氢能板块却逆势走强,当天共有中泰股份、深冷股份、厚普股份、科融环境等13只个股涨停。
8月17日,深交所向本轮氢能源概念股中涨幅较大的厚普股份和致远新能下发关注函。当日,厚普股份股价回调4.89%,致远新能回调15.06%,但它们此时的股价,相比半个月前已经上涨了60%-90%。
仔细分析这两家公司的财报,其盈利能力并不足以支撑股价暴涨。
厚普股份去年全年亏损1.68亿元,今年一季度好不容易扭亏为盈,但净利润只有388.28万元。截至一季度末,厚普股份账面资金仅4451.63万元。
致远新能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为2688.42万元,同比下降13.45%,而其上一年度的净利润为2.25亿元。
厚普股份和致远新能近期股价之所以一飞冲天,完全是因为蹭了氢能源的热度。
在资本市场,绝大部分氢能源相关概念股都尝到了甜头。
据香橙会研究院统计,上周5个交易日,即8月9日-13日,有2只氢燃料电池股累计涨幅超过40%(全柴动力、厚普股份),1只股票超30%(中集安瑞科),5只股票超10%。截至13日,全柴动力8月累计上涨68%,美锦能源涨53.4%,厚普股份涨46.11%,中集安瑞科涨42.48%。
7月5日至8月17日,32只氢能概念股中,10只股涨超30%,个股平均涨幅26.5%,大幅跑赢主要股指,仅7只录得下跌。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港股东岳集团更是近期的最大黑马,近两个月时间累计涨幅超过200%。
尽管深交所发函对厚普股份和致远新能的盈利能力提出质疑,但还是阻挡不了资本市场对氢能源概念的狂热。
8月18日,氢能源板块再度走强,汉缆股份、泰豪科技涨停,科融环境涨17.48%,东方电气涨超10%,精准信息、中泰股份、富瑞特装、鸿达兴业、江苏神通也纷纷大涨。
氢能源是真火还是炒作?
02
氢能源概念为什么会这么火,难道只要跟新能源沾上边就能火成这样?
新能源是当下投资的风向标没错,但它的分类众多,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之外,还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氢能概念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应用领域和场景非常广泛。在“碳中和”、“碳达峰” 目标的推动下,欧、美日多个国家都制定了氢能发展战略,我国也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
自2020年9月五部委下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后,氢能产业的发展就迎来了春天。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河北等地纷纷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或投资规划,据媒体报道,第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名单有望在今年十一前正式公布。
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显示,到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5万辆,加氢站要达到200座;2035年燃料电池车将达130万辆,加氢站1500座;2050年燃料电池车500万辆,加氢站上万座。
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全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12万亿元,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前段时间新能源整车、锂电池、储能都已经被热炒一波,氢能产业链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资本的新宠儿。
此外,市场终端的表现也相当给力。今年1-7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64辆和675辆,同比分别增长48.5%和47.7%,这无疑给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
氢能车有两种动力形式,一种是氢内燃机,另一种是氢燃料电池,当下炙手可热的是氢燃料电池,但政府显然想解锁氢内燃机的利用价值。
氢气内燃机,可以理解为烧氢气的发动机。8月10日,工信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736号建议时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氢能源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这个行业还没有产生绝对的龙头企业,许多公司只是把氢能源或氢燃料电池业务作为未来的重点战略布局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国内A股上市公司已发布关于布局氢能源的公告就多达1.71万条,共有183家上市公司。
截止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其中2020年只卖了1497辆,大部分加氢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说,氢能源市场的规模和成熟度完全无法与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相提并论,资本热捧氢能源概念,不排除有热钱借市场短期热点炒作的可能。8月19日,氢能源概念股大幅回调,深冷股份、科融环境、厚普股份、科融环境、中泰股份跌幅均超过10%,就是一个证据。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氢能源板块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49.62%,8月以来涨幅达15.99%。
我们何时能开上氢能车?
03
目前,氢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要应用形式是氢燃料电池,即将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直接转化成电能。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高效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氢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氢燃料电池汽车不仅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流入,也成为各大车企布局的对象。
丰田和现代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忠实的推动者,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超90%出自这两家车企;通用和本田曾共建氢燃料合资公司;就连all in纯电路线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各自在氢燃料路线有所布局。比如,宝马今年7月开始在欧洲公共道路对BMW i Hydrogen NEXT氢燃料电池原型车进行测试,戴姆勒则将FCV业务放在商用车领域。
在国内,自《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发布以来,自主车企纷纷深入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布局。
长城汽车今年3月发布氢能战略,未来3年将在氢能领域投入超30亿元,并在2021年推出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上汽集团斥资20亿元,打造全球首个万辆级氢能重卡产业化基地。海马汽车日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完成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开发,争取在2025年前投入约2000台氢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
尽管到今年7月为止,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只有8000辆左右,但无论从政策风向、车企布局还是投资热度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态势都像极了十年前的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花了十年时间完成市场份额从0.05%到10%的提升,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上氢燃料电池汽车?
奔驰、宝马、大众等德系车企曾一致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10年内都无法成为有竞争力且成熟的量产技术,这也是它们放弃研发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重要原因。
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许多国家地区、企业视为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但目前面临四大瓶颈:
一是技术,储氢和运氢都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高压储氢罐更是如此,它要满足重量轻、强度高、抗渗透、易量产、防颠簸的需求,才能实现安全性。
二是安全,氢能应用的最大痛点是安全性,消费者普遍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存在顾虑,相关部门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监测难度也较大,在监控标准上还是一片空白。
三是成本,燃料电池堆栈要用到铂元素,所以造价非常昂贵。丰田二代Mirai的起售价高达44.5万元,现代Nexo Limited也要40万元左右,大大超过纯电动车和燃油车的价格。
四是配套,截至2020年底,我国建成加氢站128座,远远比不上加油站、充电桩的规模,加上加氢站造价高(我国加氢站以高压氢气加氢站为主,造价约为1500万元),加氢能力普遍不足,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也制约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对氢燃料电池车未来发展蓝图的预期是,2025年保有量5万辆,2035年保有量130万辆。也就是说,在未来五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都很难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退一步讲,即使2025年保有量破5万辆,按照纯电动车的普及经验,氢燃料电池车对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基于安全性考虑,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接受过程,所以它的普及推广势必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氢能源概念个股名单:
腾龙股份、亿华通、美锦能源、冰轮环境、潍柴动力、雄韬股份、腾龙股份、东方电气、精准信息、鸿达兴业、江苏神通、厚普股份、汉缆股份、泰豪科技、科融环境、中泰股份、富瑞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