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黄粱一梦?造车之梦是否就此停步

派财经
关注

出品|派财经

文|王飞澍  

试产车型即将落地的前夜,恒大汽车却意外地传出了即将出售的消息。

近日,恒大集团官网发布了名为《不寻常证券价格和交易量波动》的公告,公告表示,恒大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的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出售恒大汽车集团及恒大物业集团的部分权益。

而就在4个月前的上海车展,恒大一口气发布了多达9款新车型,并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实现试生产,明年开始将会大规模交付。突如其来的出售公告,却让人有一种恒大造车黄粱一梦之感。难道,恒大造车之梦就此停步?

根源还是“钱”

“未来三年将投入450亿元同步研发并制造15款新能源汽车车型,恒驰全系列产品于2021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两年前,许家印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与此时决定出售恒大汽车部分业务的窘境对比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恒大的造车梦真正始于2018年,入股贾跃亭法拉第未来,并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期望获得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入场券的恒大,加快了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步伐,并于2020年8月,将旗下上市公司恒大健康正式更名为恒大汽车。

由于缺乏造车基因,恒大要想切换赛道显然并非易事,但恒大却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钞能力”。“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许家印曾总结跨界造车的“诀窍”,“对恒大来说,造车是一件特别陌生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作为一家做房地产起家的企业,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想要快速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买买买’。”

事实证明,为了实现恒大汽车年产 100 万辆的造车梦,并用 3 到 5 年成为全世界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恒大确实忠实执行了这一“诀窍”。数据显示,自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后,恒大总收购额已超过300亿元。

但是,海量的资金投入也让恒大有些吃不消。两年时间内,恒大汽车先后两次引入战投,分别是2020年9月以每股22.65港元向腾讯、阿里、红杉资本、滴滴等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募资40亿港元;2021年1月24日,以每股27.30港元向深圳地产大佬京基集团董事长陈华、中洲集团董事长黄光苗等6名战略投资人定向增发9.52亿股新股,共引资260亿港元,各投资方自愿锁定12个月。

就在恒大造车进入关键时间点之时,作为最坚实后盾的恒大集团却出现了资金裂缝,这让恒大汽车面临着后续投入乏力的危机。6月30日,恒大集团更新了债务数据,其有息负债总计5700多亿元,与去年最高点8700多亿元相比,下降了3000亿元,净负债率已降至100%以下,实现一条红线变绿。但从整体上来看,恒大集团肩上的债务压力还不小。

债务压顶之下,而烧钱大户恒大汽车空有高估值,却迟迟无法兑现量产,出售恒大汽车部分业务也就成了必选之一,毕竟恒大汽车市值仍然高达1402亿港元。

然而,对于此次出售恒大汽车,有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一位国有车企战略部负责人就表示:很难想象有人会去接盘恒大汽车业务。其产线都是按照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型设计的,不实用。也不可能有人出资支持恒大的地产商造车模式,就算出资,也必须取得业务主导权,不会做小股东。

如此不被看好,恒大汽车果真不是好的标的吗?或者说,巨额投资三年之久的恒大汽车,怎么就成了大个儿的烫手山芋?

恒大汽车成色几何?

若论决心,恒大造车绝不亚于该赛道任何玩家,从一无所有,到一连发布9款车型,恒大在造车方面可谓倾尽全力,从纸面数据来看,恒大造车的实力也似乎进入了头部行列。

2019年1月,恒大汽车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ini Minor Limited 51%股权,该公司的主要资产为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不久又以3.795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的剩余股权,NEVS的主要任务是为“恒驰”电动汽车进行研发工作。

紧接着,再通过子公司 NEVS,与柯尼塞格将组建成立合资公司,获得使用柯尼塞格的技术专利和品牌的权利。

电机驱动技术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恒大汽车在这个领域收购了荷兰商用车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公司e-Traction、英国乘用车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公司 Protean、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以及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

一年时间内,恒大以不同的形式收购/入股了 9 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就连外观造型,恒大汽车都聘请了享誉世界的造型设计大师操刀设计。

除了斥资收购之外,恒大汽车在建厂方面也舍得下血本,自下场造车开始,恒大已宣布投资 1600 亿元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项目,在沈阳投资 1200 亿元建设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一批重大项目,在南宁投资50亿元,主要建设新建车间(冲压、车身、涂装)等,以及附属用房和相关辅助生产设施;在配套项目方面,恒大汽车在上海松江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建设恒大动力电机生产基地,一期规划年产能20万套电机,拟于2022年建成投产。

仅仅到2020年,恒大在造车领域规划的投资就超过了3000亿元。巨额的投资,让恒大汽车迅速拥有了覆盖整车制造、底盘架构、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等领域的造车全产业链,而这也是恒大豪言2025年量产100万辆的绝对底气。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钞能力”和完善的生产链,恒大汽车仍旧没能造出一台能开的汽车,也难怪威马汽车CEO沈晖调侃道:“恒大汽车就差汽车了。”而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在被一次次的恒大造车利好推高到从5000亿港元之后,近期却跌到了仅剩1402亿港元。

就在出售部分业务公告之前,恒大汽车发布盈利预警公告,再次将恒大汽车的窘境展示了出来。公告显示,预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净亏损约48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约为24.5亿元。对此,恒大汽车方面解释称:“上半年净亏损主要由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处于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增加及利息支出。”

根据恒大汽车今年3月披露的财务数据,截至去年年底,恒大汽车实现营收154.87亿元,同比增长174.79%。其中,来源于“健康管理分部”的收入为152.99亿元,来源于“新能源汽车分部”的收入为1.8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98.79%和1.21%。

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版块:锂电池销售额、提供技术服务以及汽车组件销售额。其中占营收大头的锂电池销售额大幅度降低为至8162万元,同比减少约5亿元。

因此,从恒大汽车的表现来看,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三年时间都无法造出汽车,已经成为了自身最显著的标签。当然,也有声音认为,恒大大手笔布局的背后还有着圈地投资、炒高股价的嫌疑,但无论如何,持续的巨额投资以及后院失火,显然让恒大汽车有些吃不消了。

恒大汽车困局何解?

恒大究竟能不能造出一台能开的汽车?

相信这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疑虑,从上述靠钱砸出来的产业链布局来看,恒大的确有这样的能力。但汽车工业天生有着产业链超长、难度超高的特点,更何况恒大汽车想要做的,又是新生的高端智能汽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曾表示,“多元化经营是有前提的,一是企业的主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无懈可击,产业的发展余地到顶,剩余资本还有一大坨;二是进入的领域必须是优势所在,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恒大而言,自身毫无造车基因,而且与互联网科技巨头相比,其软件实力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唯一拥有的资本就是决心和资金,但同行宝能的造车之路却验证了这一资本并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

2018年初,宝能集团豪掷千金收购观致汽车51%股权,成为观致汽车控股股东。彼时,姚振华表示:“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观致汽车的新车研发,力争10-15年时间将宝能汽车打造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

但到了今年7月份,观致的销量也不过800余台,同比暴跌78%。同时,宝能汽车的内部人士透露:“汽车板块从年前的23000人左右裁到了现在的8400人左右,且目前仍在以每周裁几百人的速度持续,裁员比例超过了65%。”而在此之前的2月份,宝能汽车就有过一次大规模的裁员, 裁员比例在30%左右。

显然,有钱是造车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却并不是唯一的条件。尤其是恒大造车,涉及到智能软件开发、自动驾驶的整合、以及后期调试,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硬件部分的底盘以及悬挂也需要经过大量的测试。恒大需要做的是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将多达两万个合格零部件整合到汽车内。即便按照造车新势力的速度来看,最快也需要2-3年的时间。

更何况,恒大汽车本身的造车高管团队也是另一遭人诟病的点,之前媒体曝光的恒大高管名单显示,包括董事长肖恩、新能源汽车总裁刘永灼在内的10人高管团队,仅有副总裁高景琛一人有乐视超级汽车的造车经验,其余高管皆来自旅游和地产领域,其对造车的系统性把控能力令人担忧。

如此庞大的“散装”造车团队与能力,能够内部调配好资源,造好一款新车就已非常不易,而恒大汽车却一口气发布了9款之多,车型覆盖A到D所有级别,包括轿车、轿跑SUV、MPV等乘用车车型,用“跳跃”式前进形容并不为过。

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路径来看,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各家新企业,基本都是循序而进,一款车站稳脚跟后再发布下一款,一口气发布9款“样车”的车企,基本上不存在。众多型号的车型齐头并进,恒大汽车的研发和供应链压力可想而知。一旦某一技术环节出现卡壳,是否意味着9款车型都将陷入困境?同时,9倍于别人的资源投入,是否也将颗粒无收?

事实上,这样的研发投入已经成为了恒大汽车沉重的负担,根据其2020年度业绩公告,恒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总投入达474亿元,其中,249亿元用于收购核心技术和研发费用,相比之下,造车三杰的年研发费用也仅仅维持在10亿元的规模。

再加上用于工厂建设、设备采购、零部件采购等的225亿元,这都直接导致了恒大汽车的连年亏损,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一亏损额度达到了48亿元的新高,以此计算,2021年全年亏损将接近100亿元。

唯一能与之相比的就是同样定位高端的蔚来,其在2018年-2020年亏损额分别为96.39亿元、114.13亿元、53.04亿元,但要知道,蔚来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交付汽车,至今也只有ES6、ES8和EC6三款车型。然而,恒大却有9款车型,这样的亏损想必还只是开胃菜。

造车三年的恒大,以资本为切入点,圈地、招兵、建设……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资金投入,震撼着整个汽车行业。然而正如某汽车行业人士所言:“造车本身并非易事,跨界造车更是难上加难。这是件既要技术又烧钱的事,时机与运气也得占三分。在这场残酷的烧钱游戏里,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

现在,从未考虑过存活问题的恒大汽车,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了。(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