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时代迭代的速度一次又一次刷新此前的认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份关于世界气候状况的新报告敲响了警钟:从美国西部到南欧,再到中国中部,致命热浪、洪水和干旱正在颠覆数千人的生活,但地球目前的情况可能只会变得更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份报告中,提出了迄今为止人类是引起气候变化罪魁祸首最有力的论证。自工业时代以来,世界已经变暖了1.1摄氏度(2华氏度),极端天气便是气候变暖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
近年来,在新形势下世界各主要国家正在对碳中和逐渐达成了共识。
目前来看,要想实现碳中和,就必须逐渐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找到其他可替代的清洁能源。而这个转型过程,实际上对经济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机遇和红利。
早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包括德国、英国、荷兰、挪威以及美国18个州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就组成了“零排放车辆同盟”,承诺到2050年该联盟内国家将不再销售燃油车。随后,挪威、荷兰、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地区及城市陆续公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表达决心。
在碳排放的压力下,面临巨额罚款的车企主动求变,2025年大众、奔驰、宝马等巨头将有望实现15-25%电动化率目标,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1800万辆以上,全球电动化率将达到16-20%左右。
诸多因素也让电动车销量将持续向好。不过放眼整个电动车行业,在全面新能源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挑战,如充电时间、续航能力、车辆的可靠性能、维护和保养、环保等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从电动方程式赛车上汲取技术与灵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F1赛事对汽车技术提升的贡献有目共睹,但近年来随着电动化趋势的变化,这种贡献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2011年3月,当国际汽联主席Jean Todt,FE全球CEO Alejandro Agag和意大利政治家Antonio Tajani讨论了包含“巴黎”、“欧盟推广电动车”、“减碳”、“FIA 应该创建一个电动锦标赛”等关键词的设想后,一项“在城市中心举办的电动赛事”的头脑风暴不经意之间成为了FE电动方程式赛事的早期雏形。
直到2014年9月,作为全球首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全电动单座赛车赛事正式落地后,这项比赛迅速成为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验证提升的绝佳平台,甚至更成为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助推器。
根据FE官方发布的信息,FE是一项赛车运动与技术产品研发高度结合的赛事。与燃油车从赛车到量产车5-10年的技术转化周期相比,电动赛车从赛场到量产平均2年就可以完成,在控制软件层面,有些技术的转化甚至仅需6个月就能完成。所以在经历了7个赛季之后,FE赛事验证的多项尖端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民用量产车领域。
因此,如果能够通过赛事来推进前沿技术应用,并以此带动量产车向新能源技术方面转型,主机厂们就有机会在电动车方面拥有过人的经验和技术,并将会掌控未来发展的格局与话语权。
一直积极推广赛车运动的奥迪凭借参与FE赛事,并经过反复的验证和研究,把更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了量产车中。
奥迪已经将旗下的e-tron品牌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和大家耳熟能详的quattro并驾齐驱,电动技术将深度植入到奥迪品牌的全系产品当中,科技是奥迪品牌形象的核心驱动力,而电动毫无疑问是汽车科技的发展方向,FE对奥迪来说,不论是在技术研发层面,还是在品牌驱动层面,都将扮演核心角色。
除此之外,量产车技术也可以通过在赛事中的应用得以提升产品力。在过去几个FE赛事中,除了来自车队的工程师,捷豹路虎的工程师也会全程参与到赛事中,比如捷豹路虎Formula E 技术研发经理Richard Devenport,他会参加捷豹车队的每场比赛,并将比赛中收集的数据与经验反馈给英国总部,而车手和车队同事也把FE赛事称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实验室”。
捷豹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跑SUV车型捷豹I-TYPE正是从FE中汲取技术与灵感打造而来,这些数据对于其在量产车研发及升级方面带来了直接作用。
在此前赛季中,赛事安全车使用的是BMW i8车型,赛会用车和医疗车也是宝马i3车型,这体现了外界对于BMW电动车或者说新能源车能力的肯定。但宝马也并不满足于此,其在随后的赛季中也积极投入了厂商车队运营,旨在通过向FE车队输出动力系统,来推动自身量产车型技术进展。
优势互补,协同联动
事实上电动汽车赛事的转化效果的确比传统汽车赛事更明显。电动汽车中的电气化需要大量软件技术,软件技术从赛事到量产车的转化是非常快,硬件技术的转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所以包括奥迪Sport、宝马AG、DS Automobiles、捷豹路虎、梅赛德斯-奔驰、日产、保时捷 AG等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商车队也寄希望于“以赛促研”,进而实现旗下量产车型的电动化升级。
目前在FE赛事中,中国品牌蔚来从第一个赛季开始就深度参与其中,通过FE赛事,蔚来也在技术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事实上,这家中国汽车品牌就是利用参与顶级的电动方程式赛车经验,提升自己团队的研发能力以及技术储备,以期在量产车中得到应用。
除了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的积极入局,另一家有中国企业背书的远景维珍车队可以说是科技企业投射新能源行业的代表。
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看来,当下新能源领域的电池、电池效率、充电,还有能量管理系统都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在这些领域有非常强的优势,而这些优势,能够借助FE这个全球汽车领域技术巨头汇聚的赛场不断验证并展现出来。
例如在比拼算法的FE赛场上,车队能否快速完成数据分析,制定最优比赛策略往往是取胜的关键。而AI算法、仿真模拟技术以及大数据领域正是远景所擅长的。同时,通过一场场比赛所累积的大量实战结果,其正在FE这一科技实验室中不断提升、强化自身业务。
与此同时,远景在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实力也在持续赋能车队。过去的三个赛季中,车队充分运用其在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大数据等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为比赛加码,并在一众制造商车队之争中“杀出重围”,始终处于争冠之列。
“可再生能源、电池科技、软件、充电技术等,都是电动方程式赛车的基因,与远景发展的诸多领域不谋而合。在科技理念方面,我们从与电动方程式的合作中获益很多。”远景科技集团副总裁、远景维珍车队主席Franz Jung表示,接下来集团对于车队的投资赞助也将是长期的。
发展至今,已没有人用单独一个赛事的视角来看待FE,无论是赛事本身,还是成为各大主机厂加快技术产品升级的助推器,亦或是其所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清洁环保的理念,都让FE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
践行“为人类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的使命
事实上,FE赛道在促进电池、电动机、变速器、电子控制、快充技术、安全保证等方面的技术升级之后,已经成为新能源、新科技的实验室,也使得汽车厂家和能源企业们越来越热衷FE赛事,而参加FE赛事也是这些公司们对于品牌转型所作出的新策略——以竞技赛场为号角,开启碳中和的进程。
不过从2018年开始,造车新势力凭借互联网基因、个性化品牌标签及在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迎来快速增长期。与此同时,华为、百度、苹果、小米等科技巨头也在纷纷涉足汽车市场,面对来势汹汹的造车新人们,传统汽车巨头们更加快了转型的脚步。
如汽车的发明者梅赛德斯-奔驰,今年就提出了更为激进的规划,宣布将加速从“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转型,并目标于2039年实现碳中和。显然,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袭来,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比想象中更为汹涌,梅赛德斯-奔驰的电动化转型也不得不再次提速。
宝马也正在全面向电气化时代过渡,并计划将在2030年之前完成电气化的升级和转型。未来十年之内,宝马的内燃机车型总量将逐步减少,并且宝马旗下所有汽车品牌都会将商业模式向生产零排放汽车方向转变。此外,日产汽车也对外公布了碳中和计划,其计划到2050年时实现全部碳中和。
作为科技企业的代表,远景在今年地球日上,宣布集团将于2022年实现全球运营碳中和,在2028年实现全球供应链碳中和,成为中国最早承诺实现碳中和的科技公司。
而对于明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张雷和远景早有伏笔——旗下远景维珍车队已于去年率先实现碳中和,成为到目前为止FE赛场上唯一一支碳中和车队。
以车队碳中和拉响明年实现运营碳中和的号角,远景提出通过节能减排、增加绿电消费和购买碳信用等方式,减少和抵消预估超过40万吨CO?当量的温室气体。
针对2028年全供应链碳中和,远景双管齐下,从内部的产品制造角度,将一方面优化产品设计以提升能效,一方面采购更低碳的生产原料;从外部的供应商方面,公司将携手供应商合作伙伴,利用远景的零碳解决方案协助其探索可低碳转型机会。
当很多企业还走在如何实现自身碳中和的角力中,远景这样的企业已经提出“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的更远”这样的理念,并积极通过为零碳合作伙伴提供低碳解决方案,帮助其加速低碳转型,共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特别是在汽车行业,由于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一辆车的诞生涉及上下游多个行业和企业,汽车企业的低碳发展更是需要凝聚多方力量。
远景与法国雷诺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中,除了将为雷诺全新一代电动汽车提供技术领先、更具成本竞争力、安全绿色的动力电池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将依托于集团在智能和绿色科技领域的系统优势,全面支持雷诺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战略落地,并在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和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展开。
身为汽车轴承制造巨头舍弗勒集团的零碳技术伙伴,远景也为舍弗勒在全球范围内,包括舍弗勒大中华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等地提供综合零碳解决方案,基于其最新发布的远景“方舟”智能碳管理和能源管理系统,提供包含分布式光伏投资、充电、储能、绿电采购、绿证采购、能效优化等在内的综合零碳解决方案。
回头看看,如果说电动方程式赛场上的风驰电掣让更多车企加速走向了“零碳未来”的舞台中央,当全球各国政府通力协作、越来越多如远景这样的绿色科技公司在充分通过构建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加速全球零碳与数字化转型之后,已经看到了人类有机会改写这场由自己所造成的“气候危机”背后的希望。
就像远景维珍车队的口号那样,“赢得同气候变化的比赛(Race Against Climate Chang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