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力电池需求不断扩大,未来动力电池战场硝烟何时消?

新材料情报NMT
关注

前言: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水涨船高”,动力电池板块企业股价集体大涨。当今,在全球动力电池需求缺口不断扩大下,未来动力电池战场硝烟何时消?

新能源汽车具备“电动化+智能化”的双重特征,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动化进程也将加快。在新能源汽车的组成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占新能源整车制造成本的40%左右。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脉。随着新能源汽车热度不断提升,全球动力电池供需缺口引发电池“荒”。这也导致了10月15日的股票市场动力电池板块集体大涨,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国内四强等动力电池股票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动力电池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普遍产能仍显不足,由于需求端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急速增长,供应端又出现了供应紧张,因此造成了全球动力电池的供不应求。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预测,2025-2040年,全球包括纯电动汽车(BEVs)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s)在内的所有电动汽车的全球渗透率将从23%上升至67%。

未来数年全球动力电池均处于供给紧张状态,势必催生动力电池厂商更多的扩产计划。从静态产能缺口角度看,2022-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将会出现30/273/628/1151GWh的产能缺口;即便从考虑了每年新增扩产的动态产能缺口角度看,2021/2022/2024/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仍然将会分别出现17/30/45/370GWh的产能缺口。这就为未来全球动力电池产能的持续性扩张打下了牢固基础,促使动力电池企业在今后数年内都将持续推动产能爬坡。

不断扩大的需求缺口,动力电池“疯狂扩产”

随着动力电池供应趋紧,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增资扩产呈现出加速之势。

7月12日,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签约,将为大众提供技术支持,研制标准电芯,并为大众本土MEB平台生产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其实,此前国轩高科就已经开始着手扩大产能。“”国轩高科的高管表示,国轩高科正在提升产能规模,计划到2023年达到80GWh,2025年达到100GWh。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国内建设了8个生产基地。为保证原材料供应,国轩高科今年3月与合肥市政府签署协议,投资12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系列项目。

与此同时,蜂巢能源也在想方设法扩建产线。“今年至今蜂巢能源的订单已有8GWh,但最多只能生产5GWh,缺口很大,蜂巢能源正想办法通过收购、扩建等方式,弥补产能缺口。”蜂巢能源的高管则透露,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产能不足。近期,蜂巢能源已经投资140亿元在国内建立了两个20GWh规模的生产基地;到2025年,蜂巢能源全球布局总产能规划将从原来的100GWh升级至200GWh。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近半年宁德时代已投资800亿元项目用于扩建动力电池产能。近日,宁德时代开始推进在上海新建动力电池工厂项目,其设计产能将达到80GWh。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11.5GWh,同比累计增长201.0%。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76.3GWh,同比累计上升176.3%。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40.9GWh,同比上升111.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35.2GWh,同比上升338.6%。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动力电池的供应存在缺口,供应紧张的情况有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多家车企相关人士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于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的担忧。

动力电池所面临的六大挑战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现在已经在国际上,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动力电池,现在都具有先发优势。最近欧美的政策出来以后,对我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未来我们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新变局,有的需要企业自行解决,有的需要政府来帮助。因此行业专业人士认为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六大挑战:

第一,国外碳足迹和回收的政策。欧洲电池回收法规调整了适用范围,对四种电池都进行了规定,并且把指令变成了法规,从2024年7月1日开始要强制生命碳足迹,2030年1月份以后对于钴、铅、锂和镍的回用方面的比例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已经不是设想,而是明确的法规规定,对动力电池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国内方面的能耗控制政策。在今年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内的能耗双控制度已经开始实施了。今年上半年在能源消费总量方面,我们八个省、区、市没有达到目标,一级预警,能耗强度方面很多地方是不降反升。比如广东和深圳,广东省能耗的强度在“十四五”要降低14.5%,碳排放强度要降低20.5%,深圳的要求更高一些,能耗强度要降低15%。但是“十四五”要按现在我们目前的发展目标,全社会用电量要增长33%,这就是一个矛盾,需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来降低能耗、降低碳排放。

第三,国内现在已经实施了绿色金融政策,如中国人民银行,还有深圳特区公布绿色金融条例,还有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南,对于企业开展绿色投资、绿色项目,以及降低高耗能、高排放一些项目的投资,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引,也是非常现实、会影响到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政策。

第四,在欧盟和国外相关环保的大背景下,客户已经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减碳和回收的要求,比如说宝马、大众、奔驰、雷诺、沃尔沃等整车企业,对低碳生产、材料回收、LCA(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还是挑战蛮大的,比如说2024年12月31日要求每度电的碳排放不超过20公斤,2024年以后,在材料回用的比例当中也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钴达到25%、锂10%、镍10%。

第五,供应链安全问题。今年动力电池主要材料大幅涨价,三元材料比去年涨了58%,电解液涨了2倍多,其他的包括铜、铝各种材料都涨。这让大家意识到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以锂资源为例,中国缺乏大规模的资源储备,会对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且现在全球的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中国动力电池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确实要考虑资源的可获得性等供应链保障问题。

第六,应用端的挑战,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45次,共涉及35.7万辆,很多时候都是电池安全的问题。近期美国通用召回14.1万辆的电动汽车,据报道电池供应商LG需要承受大概18亿美金的费用,这对我们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应该是敲响了警钟。如果在国外建厂、在国外销售,为国外的企业配套,我们能不能保证产品安全,否则是承受不了这样的风险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