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李一男造车,要过五关斩六将

探客Tanker
关注

3、小牛造车的挑战

12月15日,李一男发布的小牛第一款电动汽车,配置并不低,甚至在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这款车看似还有不错的表现。

不过,在「探客Tanker」看来,李一男此次造车,依然走的是“蔚小理”轻资产造车的路线,在打法方面没有什么“惊喜”。现在基本能确认的是,除了少数零部件和整车系统以外,小牛的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核心三大系统部件几乎全都来自供应商。

据媒体报道,李一男在常州的汽车工厂是以租赁的方式使用着的大乘科技产业园。在流程走完后,8月前后牛创汽车员工已陆续入驻产业园办公,这里大概率将成为牛创汽车的制造基地。而据报道显示,这个工厂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年产能最高达到18万辆。

小牛李一男造车,要过五关斩六将

在这个园区之中,小牛没有收购其他汽车工厂类似技术和生产线,应该只是以组装和后期测试调校为主,它并不具备电池、电机和电控等系统的生产能力。

这一点在以前市场供应充沛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问题,但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厂商对于供应链的相应要求比较高,上游零配件企业的话语权增加,很多时候大型厂商可通过长期供货协议加高单价的方式,锁定未来几年的各种核心零配件供给,这种操作的背后就必然是车企每个月大量的交车和销售才能支撑。

小牛李一男造车,要过五关斩六将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而李一男新创立的NIUTRON,一开始不可能有高销售额,在当前供应链紧张的状态下,其如何保证生产进度和交车数量,就成为考验他造车业务的第一个大难题。

另一方面,李一男旗下企业虽然有制造两轮电动车的经验,电动汽车与电动摩托车并不是一个产品,相应的技术有延展性但不完全一样。这也就让其在短期范围内提升生产线的良品率,几乎并不可能。

因为供应链紧缺,再加上生产线良品率控制的问题,大概率会让李一男的NIUTRON在前期交车的速度较慢,而这会不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也就成了李一男接下去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另外,当前电动汽车技术上的同质性和内卷,也是李一男必须克服的重要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电动汽车生产商都是采购供应链成熟产品,后期再进行组装,自己只负责设计外观以及操作系统。这就让大家能比较的性能方面其实相差不大,只能在软件和自动驾驶等方面展开竞争。

所以,如何突破“行业内卷”的格局,是李一男推出NIUTRON的重要考验之一。

况且,汽车跟电动车之间有一个特别大的“安全限定”区别。从某种程度上看,汽车是危险的交通驾驶工具,所以安全性极其重要。只有两轮电动车制造经验的小牛,如何做出符合安全性,且能在控制成本的条件下提升安全效能的汽车设计,也是李一男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报道显示,小牛造车的项目将主要聚焦在智能高端新能源汽车,未来NIUTRON的车型也将以增程式和纯电动两个方向打造,并拥有智能座舱和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如今,NIUTRON研发团队已接近1000人,全部来自一线汽车公司,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此外,曾有消息称小鹏P7的设计团队就被小牛高薪挖走。

小牛的研发实力到底如何,还要看后续量产车辆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各家已经在拼电池密度,纷纷寄希望于2022年推出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电动车。而这必然让电池价格进一步暴涨,上涨的电池价格就会推高汽车本身的售价。再加上国家新能源补贴的退坡,也让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汽油车的价格没有了任何优势。

因此,李一男只能往高端化去打造自己的电动车品牌和配置,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在单车价格提升的同时,还有比较高的利润率。然而,目前国内主打豪车的电动汽车高合,销量并不理想,如超过30万元以上的电动汽车,其销量都没有18-25万元之间的电动汽车多。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判定,消费者心目中电动汽车最合适的价格,就是18-25万元。在这种价格下,汽车厂商只要控制不好成本就一定亏损。这也是为什么“蔚小理”在去年还纷纷亏损,而且成本占收入比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李一男现在下场造车,需要拿出“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气。因为在他面前的不光是鲜花锦簇的发展大道,同时花丛之下还遍布荆棘。

*文中人物图源来自:李一男微博;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