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综述】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成功站上风口。
去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了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从2021年各月份的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势头十分强劲,全年各月份的增长水平都是去年同期的一倍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乘联会将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预期上调到了550万辆。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市场蓝图正由浅海走向深海。
而国家政策层面,新年伊始,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调整农村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支持。该通知要求各省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涨价补贴中的30%由各地用于支持出租车加快电动化,70%由各地统筹用于支持城市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运营。
种种迹象表明,2022年新能源汽车运营或是风口。原因在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急需解决充电和维修保养等等问题正在进一步放大,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一现象,可能会影响新能源车的销售。而这个政策正好给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一个契机。
未来,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社会资本,都会重点围绕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的服务痛点问题作文章。这样势必会催生新的商机,从而反哺新能源汽车市场。
问题能否迎刃而解?
2021年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之年,汽车厂家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创新上,都将目光放在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上。2021年国庆期间,新能源车“充电一个小时,排队几个钟头”的话题纷纷登上各网络平台热搜。
有不少车主表示,自己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单排队就排了4个小时,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就是为了充到电。更有车主在高速充电桩因为充电问题大打出手。
由此可见,充电难始终是新能源汽车绕不开的话题。其实在近些年电池技术和智能硬件等风口的培育下,充电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与日俱增,与其相关的充电技术背后潜藏的想象力也逐渐被释放。
这样的背景下,算是给各大汽车厂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力方向,谁能够真正解决充电难问题,谁就有挖掘新增量空间的机会。所以,不管是从盈利还是寻找增量的角度,各大汽车厂商加码跑步入场都是顺理成章的。
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厂家动作频频:吉利新能源率先提出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充电的便捷性。吉利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开发了加速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应用,减少充电等待的时长,统一接口,提高适配性;在选址上,吉利通过全国市场调研数据来安装充电桩,从而减少车主寻找充电桩的时间,提高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
长安新能源则换赛道,与政府、企业协同合作,实行共建共享共管模式。具体来说,先是利用政府资源,牵头将城市充电桩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做出改进,加速打通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机制、政策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然后配合充电桩相关企业,提升充电桩建设的布局合理性,以及充电设备的适配性,还要做好充电桩的日用维护。
两者的动作,从各方面来看都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这次,我们认真了。
社会资本涌入新能源赛道的商机
当然,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止厂家一家独大。相比于各大汽车厂家,资金雄厚、落地更快、影响更大的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投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探索中一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细化下来,可以是资金、技术或者影响力。
以浙江交投公司为例,开年伊始,浙江交投创享新能源服务中心正式在东阳市启用,该中心设有80个充电桩、6个自动洗车位,将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车辆充电、自动洗车、休闲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再比如,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不断扩大,汽车维修行业或将迎来资本投入高峰。百姓车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看到了新契机,落棋新能源汽车独立售后市场,致力于解决维保价格高、技术人才缺失等问题。凭借遍布17省市的三层服务网络,填补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服务在下沉市场的真空之地。
对比之下,社会资本凭什么有信心跑步入场,它具备什么优势?
答案,就是在新能源汽车存在的某一特定问题领域“对症下药”。无论是我们刚刚提及的浙江交投公司,还是百姓车联,他们的共性在于:合理运用资金专攻一方面投入,浙江交投公司专攻新能源充电桩问题,而百姓车联则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维修问题。这些垂直的问题,并不是所有汽车企业可以轻松解决的,但对于社会资本来说,却有着先天优势,并逐渐开始成为它们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倚仗。
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爆发期。与之同步,新能源车的运营问题尤其是充电、售后服务维修等必须加快,应该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双轮驱动,否则,一旦出现新能源车销售加速,但在运营服务方面成为短板,则会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用户体验。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原文标题 : 新能源车充电难题提速解决 你仔细品这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