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主品牌的销量冠军,从产销量规模到品牌影响力,从吉利、领克再到沃尔沃,吉利汽车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只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却进展缓慢,无法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抗衡。在“油改电”的帝豪EV之后,全新的几何品牌也几乎沦为网约车,在各大传统品牌相继发布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之后,吉利将领克的纯电动车剥离,打造了极氪ZEEKR品牌,首款车型就是极氪001,成为吉利新能源汽车向上的唯一希望。
借助在领克时代积累的自主高端品牌影响力,以及前期纯电动项目的多重准备,极氪汽车和极氪001可以说是发展迅速,这也成为验证吉利汽车全新SEA浩瀚平台和新能源汽车事业的试金石。
从当年特斯拉Model 3量产交付初始阶段的那些波折,再到中国新造车势力的风风雨雨,曾想着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总要靠谱而顺利得多。没想到,大众首款纯电动ID.3遭遇问题的事件在极氪身上重演,并且更加严重。
当吉利推出全新极氪品牌,并为此打造了全新体系之时,我们想到的是会更好,没想到等来的是一个更坏的结果。从车型减配到发霉月饼事件,再到如今被爆出的中控系统卡顿问题,极氪把能犯的错都做了一遍。
打开搜索页面,查找吉利汽车的质量问题,数量不在少数,内容涵盖林林种种多方面,其中关于纯电动汽车的问题点,除了汽车本身的问题点之外,整个售后服务也乱象重生,这似乎也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到极氪问题点的根源所在。不同于特斯拉、蔚来和理想等等车企,他们的用户诚然也有两极分化的现象,但极氪的用户群却似乎总是奔波在各种维权的折腾和劳累之中,这不仅仅是车的问题,更与整个服务体系流程有重大的关系。不知道是哪两位高知曰过两句名言:如果汽车质量杠杠的,那还要售后服务做什么?如果汽车质量不行,那就用服务来填补。极氪却在汽车质量和售后服务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作为自主品牌的一哥,吉利这几年走得平步青云:帝豪占据入门级车系的规模量级优势,而星家族车型正在不断拉高吉利的品牌定位,领克更是自主高端品牌的代表力作,而这一切似乎让李书福敢于拿极氪来作为一次“用户压力测试”。
出于种种原因,极氪的控股股东已经从吉利变为吉利子公司的上海华普,也就是说如果极氪有什么问题,第一责任人是上海华普,这是否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吉利也担忧极氪的各项尝试有可能给吉利带来负面的影响?
从吉利到极氪,从燃油车到智能电动汽车,即便是坐拥中国自主品牌第一的地位,如此的跨界变化也无法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只是,极氪的问题点来得过于低级而荒唐。
从特斯拉到蔚来,从广汽埃安到东风岚图,从续航里程到产能爬坡,从用户维权到OTA升级问题,用户对于问题点的发生越来越见怪不怪,对于全新的品牌和车型也拥有更大的容忍度。
只是,背靠吉利的极氪汽车所出现的问题,似乎无法让人忍受,特别是当下各大车企都在打造用户企业的大背景之下。车企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广大用户眼中被无限放大,并在各大资讯平台快速传播和蔓延。极氪几乎成为了吉利汽车的一个棋子,是李书福挑战用户各种底线的试金石,究竟用户要用什么样的维权和退订,才能让李书福能够重视并快速解决极氪不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持续放任。
在吉利燃油车一路高歌猛进的大背景下,从领克到极氪再到极氪001,吉利的高端新能源汽车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只是在这个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极氪更需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这是一切未来发展的基石。吉利汽车2021年全年销量为132.8万辆,连续五年拿下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冠,然而新能源和电动化车型全年销量仅为10万辆,占比不足10%。极氪汽车从2021年10月开始交付,年度累计交付量超过6,000辆。吉利汽车2022年的销量目标为165万辆,同比增长24.2%,而极氪2022年的目标是7万辆,按月平均交付量在6,000辆左右,这对于极氪001这一款问题频发的车型而言,似乎是一个不可能任务。吉利为极氪储备了全新工厂的30万辆产能,除了考验芯片等零部件供应能力之外,也是对吉利新能源汽车体系是否可靠的检验,更需要对用户底线的守护。
如果说发霉月饼是供应商的问题,如果说配置变换和天窗颜色是用户吹毛求疵,如果说中控系统卡顿可以通过OTA升级解决,在这些甚至不太重要的“客户因素”之外,在最为重要的危机处理手法和售后服务响应机制上,就是吉利怠慢用户的“主观因素”了。极氪汽车是李书福打造吉利新能源汽车事业版图的一颗棋子,只希望广大用户不仅仅是这个事业版图的一个玩偶,而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棋子不要紧,只要够诚心,李书福、吉利和极氪能让用户见到这片诚心么?我想这是吉利成为名副其实中国自主汽车一哥的必然选择。
— END —
原创文章,转载需谨慎!
原文标题 : 挑战用户底线,李书福的极氪汽车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