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1年加州自动驾驶报告:28家企业数据,117起事故

赛博汽车
关注

加州路测报告提供了一个横向对比全球自动驾驶企业的窗口。

作者 | 肖莹

2月10日,美国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发布全新2021年全年自动驾驶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7日,共有50家企业获得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加州的路测牌照申请目前分为三种:一种必需配备安全员,一种可以完全无人驾驶,另一种则是允许商业化布局的牌照。

目前,在50家获得路测牌照的企业中,共有共有7家企业允许不带安全员进行测试,这7家企业分别是:百度Apollo、AutoX、Cruise、Nuro、Waymo、文远知行以及Zoox;被许可商业化部署的企业一共3家:Waymo、Cruise及Nuro。

每年发布的加州路测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横向对比全球自动驾驶企业布局情况的窗口。

通过企业提交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几个核心数据:路测车辆数量、年度路测里程、车辆脱离接管次数,以及事故数据。

2021年共有28家企业主动提交了车辆脱离接管报告。

Waymo在车辆布局数量以及路测里程上依然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排在后面的3家企业Cruise、小马智行、Zoox的总路测里程比Waymo直接小一个数量级。

而如果从平均接管里程(MPI)的维度来看,Waymo的表现就没有那么抢眼了,排名前三的企业要变成AutoX、Cruise和滴滴。

MPI一直被认为是衡量自动驾驶技术是否成熟、稳定的指标,接管间隔里程越长,则意味着技术越好。

但需要指出的是,MPI只是一个粗略衡量的间接标准,不能完全定义一家企业技术的好坏。

而且这个数据肯定是测试车辆和里程越多,越有意义,对于一些路测里程不高的企业,评价MPI数据就没什么价值。

在28家提交脱离数据的企业中,共有9家企业来自中国。这9家企业中,除了小康旗下的SF Motors,算是车企背景,其他企业全部都是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此前曾经出现过的蔚来、上汽等车企,近两年都没有再继续提交数据了。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在加州路测的车企主要是通用、奔驰、本田和日产,数据来看,除了通用以外,另外几家企业的表现都不算太好。

奔驰的路测里程最高,达到58613英里,但脱离次数也同样非常的高,达到272次。本田和日产则都属于倒数垫底的数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蓄势待发造车的苹果公司,在自动驾驶表现上还没有展现出什么竞争实力,在提交数据的企业中,接管次数最高,平均每20英里就要接管一次。

另一个能窥探自动驾驶技术实力的指标是事故数据。

在加州路测的企业需要在发生碰撞事故的10天内,向DMV提交事故说明报告,涉及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车辆损坏及人员受伤的程度等等。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DMV已收到405份自动驾驶车辆碰撞报告。2021年,在加州路测的车辆共发生了117起碰撞事故,涉及Waymo、Cruise、Apple、Zoox、文远知行、小马智行、Argo和Lyft。

虽然事故频率较高,但大多数企业提交的报告都显示,自动驾驶车辆并非过错方,而是被撞的一方,还有一部分事故是在安全员操作时发生的事故。

查阅2021年企业提交的这些事故报告,我们发现,引发自动驾驶车辆事故的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其一,大多数事故发生在自动驾驶车辆等待交通灯、路边停车时,被其他社会车辆剐蹭、追尾造成的。而且多份报告都指出,社会车辆在碰撞自动驾驶车辆后,事故车主往往会扬长而去。

其二,在自动驾驶车辆行驶中发生的碰撞,这类的事故往往发生在十字路口,自动驾驶车辆左转时被违章直行的社会车辆撞上,或是在自动驾驶车辆直行时,被左转的车辆撞上,这些时候安全员会介入,但等到成功接管时,往往已经来不及阻止事故发生。

其三,自动驾驶车辆并线、转弯时撞上一些障碍物,小马智行和苹果都发生过类似问题,例如,小马智行的一辆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向左并线后撞上了中央隔离带,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车辆和交通设施损坏;苹果的一辆自动驾驶车辆右转后,直接擦到了路边的交通设施,造成车辆前脸及腰部的剐蹭。

总结这些事故,有两点需要警惕,一方面,可以看出,自动驾驶技术本身还需要打磨,另一方面,在自动驾驶车辆融入到社会车辆中时,要如何避免其他违规行驶车辆给自己带来的威胁?目前来看,自动驾驶车辆在这方面的处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2020年,共有29家企业提交了脱离数据,累计总测试里程3128333英里,平均接管里程是847公里。2021年相比2020年,总测试里程达到4092384英里,平均接管里程是1517公里。

从数据维度来看的话,整个行业是在大幅进步的状态。但这离真正的无人化、大规模落地还存在一定距离,因为它需要一个无限大的MPI数据,玩家们还需要再接再厉。

-END-

       原文标题 : 28家企业数据,117起事故,解读2021年加州自动驾驶报告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