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汽车愈加普及时代,是不是还有一批像我一样的小白对汽车几乎没有了解呢?和我一起看完这篇文章让你对汽车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
汽车结构看似非常复杂,事实也确实如此,汽车全身上下由两万多个大大小小的零件构成,但是倒也不必惊慌,按照汽车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四个大类:车身,底盘,发动机,电器设备
1、车身
车身是承载汽车的外层框架。包括车窗、车门、驾驶舱、发动机舱、行李舱等等,车身的外形设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外观美感,行驶阻力,装载能力等等。车身的质量就像是一栋房子的承重梁,对整座房子强度,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那我们应该怎么选择一个汽车的车身呢?
首先看车身类型,可分为承载式结构和非承载式结构。
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独立的大梁。
(承载式车身的大梁)
非承载式车身发动机,早在百年前的汽车上就已经采用。引擎,轮胎,驾驶室等等都固定在一根大梁上,行驶途中的震动与颠簸都由大梁承受与消化,这种结构使得底盘强度较高,抗颠簸性能好,有较好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但是同时大梁的重量给车子带来了更大的负载,使得油耗增加。所以现在非承载车身在一些越野车与货车中比较常见,通常一般这类车子都有很高的通过性要求,就使得车身底盘较高,导致了车辆的重心高,难操控,且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高底盘下乱流的增多,使得车辆更加的不稳定。不管是在乘坐舒适性上还是驾驶体验上,非承载式车身的表现都没有承载式车身来的好
承载式车身,由于没有大梁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汽车整体的重量,同时也由于没有大梁的支撑,行驶途中的颠簸与震动都将通过避震系统传递到车身上,车身需要承受各种各样的负荷,车身需要的刚度自然更高,同时由于颠簸时震动的直接传导,驾驶噪音和震动都比较大。更低的底盘使得行驶时气流通过更加平稳,从而增加了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现大部分车型都是采用的承载式车身。
其次是车身的材料选择。
车身材料大致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种。
金属材料有钢板、铸铁等重金属材料和铝、镁、钛等轻金属及其合金等材料。
而非金属材料主要有碳纤维,树脂,工程塑料等。
主流车身框架有全钢,全铝,钢铝混合等,在传统车身的应用中全钢车身技术成熟应用最广,价格相对低廉,让车身架构坚固的同时也带来了全车30%以上的重量。而汽车的重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
如果想要减重必须从车身材料下手,而全铝的车身框架在更轻的重量上却能够吸收更加高密度的碰撞能量,同时铝制工艺繁琐,但是强度却不高,并且不能焊接等问题导致发生碰撞之后维修成本较高。
而现在现在钢铝混合材料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合理控制车身各部位材料以控制重量及不同部位强度的需求,兼顾以上二者的优势,也平衡了生产与维修成本。但是由于由于钢铝物理性质上的不同,让钢铝混合车身的技术成本变得很大。随着技术的进步成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种结构将成为汽车车身的主流应用。
原文标题 : 怎么选择一个汽车的车身?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