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市场换技术,到如今的技术输出,自主品牌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5月1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全资附属公司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CIL)将以2640亿韩元(约合13.76亿元)认购雷诺韩国汽车4537万股目标股份。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将通过CIL持有雷诺韩国汽车34.02%的股份。
这也是继收购smart50%股份之后,海外并购的另一大动作。相比于自主品牌们“产品出海”的初级模式,吉利可以说是一改中国企业保守的经营模式,开启了资本运作的大手笔。
早在2010年3月,吉利便以18亿美元收购了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的瑞典沃尔沃汽车的全部股权,其中包括3个加工厂、1万多项专利、完整的研发体系、零部件供应链等。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吉利突飞猛进,一跃成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
2017年5月,吉利集团签约收购了马来西亚的整车企业宝腾49.9%的股权,以及宝腾旗下超级跑车品牌路斯特51%的股权,开启进军东南亚市场之路。
2018年2月,吉利集团以90亿美元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固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奔驰汽车母公司戴姆勒当时最大的股东。
可以说在海外市场吉利并不陌生,但与以往不同,这一次进军韩国市场可以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对此,吉利官方给出的答复是:“公司一直寻求商机推动产品国际化,通过认购协议可与雷诺合作,运用其现有汽车技术及研发水平在韩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实现产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汽车架构和车型技术方面研发能力,同时寻求产业价值链发展。”
“运用其现有汽车技术及研发水平在韩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在此之前,吉利都是通过海外并购吸纳其他公司的技术专利,要么也是单纯的产品输出。此次和雷诺韩国的牵手,吉利出的不止是钱,更是一次关于自主品牌的技术输出。
据了解,双方合作车型将由雷诺三星位于韩国釜山的工厂生产,预计2024年量产。新产品将采用吉利位于瑞典研发中心研发的世界级CMA模块化架构,并使用吉利先进的混动技术,新产品系列将利用现有的雷诺韩国销售和售后网络。
分工也已经明确,吉利提供平台技术,而雷诺将提供品牌和设计还有市场。不得不说,几十年前,合资品牌入华以技术换市场的方式如今也开始在自主品牌身上上演。
吉利汽车去年的财报也显示,吉利汽车在技术服务和授权利润等其他收入持续增长,同比增长245.3%。有业内人士表示,“技术授权、技术服务将成为吉利未来利润来源的重要方向,为公司带来利润正向增长。”
除此之外,对于吉利来说,通过和雷诺的合资,吉利可以使用雷诺在韩国的汽车装配厂,在韩国获得了一个生产立足点,也由此多了一个面向世界舞台的窗口。
目前,韩国车市整体规模本就较小,去年全年韩国汽车销量仅为173万辆,同比减少8.5%。但吉利汽车入局韩国瞄准的绝不仅仅是这里的弹丸之地。要知道,吉利汽车还可以利用韩国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以免税的形式出口北美市场,也算是自主品牌走向国际舞台的一次新的探索。
从盈利的角度看短期甚至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次合作或许不会让吉利赚的钵满盆满,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样的做法也将极大地刺激吉利汽车的股价。
在吉利公布入股消息后,美银、中金、华创、招商、兴业、东方等多家证券公司发布对吉利汽车的买入评级,股价最高达到20港元。5月10日开始,吉利汽车股价连续多日上涨,从最低的10.86港元上涨至12.76港元,累计涨幅高达17%。
而对于雷诺而言,吉利的大笔资金无异于是一场及时雨。尽管雷诺在欧洲市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在亚洲市场却久久不能激起水花。2年前,第二次进军中国市场的雷诺集团再度宣告失败,将50%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而在韩国市场,雷诺集团经营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2020年,雷诺韩国汽车除税后亏损3.8亿元,2021年,公司虽然扭亏为盈,但全年除税前溢利仅为1.2亿元,同比下滑71.2%。在销量方面,雷诺韩国销量锐减36.3%,仅为6.12万辆。
在“戈恩事件”后,雷诺集团希望借助电动化帮助企业消除影响,并发布被视为救命稻草的“Renaulution”全新战略规划。
雷诺集团方面曾表示,到2025年将推出24款产品,其中半数分布在C级和D级细分车型市场,并至少包括10款纯电动车。同时,雷诺品牌将在欧洲提供超过65%的纯电动和电气化车型;到2030年,雷诺品牌电动车比例将达到90%。
这么大一摊子的产品布局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之相比吉利的14亿似乎也不是什么大数目,但CMA平台以及电动化技术的输出足以让其轻装上阵,也缓解了雷诺部分的压力。
而吉利作为国内资源丰富的本土品牌,雷诺通过吉利之手再次杀回中国市场,也不失为一条合理的曲线救国之路。
-END-
原文标题 : 吉利入股韩国雷诺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