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买买”背后,大吉利如何转动资本轮盘?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02

宝腾、奔驰、雷诺:技术成果体外变现

2015-2018年,利润大增的大吉利开始通过新的收购,将此前收购沃尔沃的研发成果在体系外“变现”。

2017年,吉利控股于吉隆坡收购宝腾汽车和路特斯汽车部分股权

2017年,吉利控股分别以7.3亿人民币收购宝腾49%股权(博越车型作价4.5亿元),和5100万英镑(约4.2亿元人民币)买下路特斯50.1%股权。

通过宝腾,吉利首次实现了中国品牌的技术出海。2021年,宝腾汽车在马来西亚销量达到11.5万辆,市占率达到22.7%。其中,BMA平台的X50,和吉利博越“孪生车型”X70共计销售4.5万辆,三年累计销售9.7万辆。

财报显示,2021年吉利汽车技术授权的直接收益近13亿元,同比增长125%。

走得通,就再扩大。

今年5月,吉利汽车又以13.76亿元的价格计划认购雷诺韩国汽车34.02%的股份,双方将基于吉利汽车的CMA架构与雷神动力混动技术,在韩生产、销售雷诺品牌的燃油和混动汽车,并对外出口。根据规划,吉利与雷诺的合作新车将由雷诺三星位于韩国釜山的工厂生产,预计2024年量产,投放韩国以及海外市场。

此外,按照约定,雷诺韩国汽车在2022和2023财年需向吉利汽车支付不少于3.28亿元的股息。

在扩大技术落地规模之外,收购沃尔沃为大吉利体系带来的品牌和技术的双提升效果,是否也可以再次通过投资入股来复制?

2017到2018年,今非昔比的吉利控股进行了两笔数额巨大的资本运作。

2017年年底,吉利控股以约31亿美元(估算,AB股总数*2017年12月29日沃尔沃集团收盘价18.49美元/股,约208亿人民币)约定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2018年,吉利控股斥资90亿美元(约595亿元人民币),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在二级市场收购了汽车发明者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在当年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

入股之后,吉利迅速与奔驰开始了围绕品牌和技术的双线合作。

2019年,吉利控股与奔驰签订smart战略合作

2019年,李书福控股的吉利科技集团与戴姆勒出行在中国合资组建了耀出行高端出行服务公司;2020年,吉利控股与奔驰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并于今年1月,与宝腾汽车签署区域合作备忘录,帮助smart品牌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落地。

4月,合资之后的smart首款纯电车型精灵#1发布预售,补贴后的价格区间在19-23万元,成为极氪001之后,第二款应用浩瀚架构的车型。

在技术领域,2020年,奔驰和吉利控股官宣将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将于合作方双方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动机工厂生产,并配套双方旗下的品牌,并可能从中国出口海外。

随后,便有消息称新款奔驰A级车将放弃此前奔驰与雷诺联合开发的1.3T发动机,而采用吉利最新发布的雷神GHS2.0智能混动系统,全系使用1.5T混动4缸发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在去年的官宣中表示,在两家联合开发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下一代内燃机中,戴姆勒将负责发动机的技术研发,并保持欧洲的发动机生产能力。“既然是自己研发的,相关的匹配和调校工作自然很容易做到。”

在智能化方面,Smart合资公司旗下智马达(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从其招聘信息来看,其将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展开一系列的研发工作。

此前,长城汽车受宝马要求,在基于MINI合资项目光束汽车的基础上,成为中国首家建立自研自动驾驶系统预期功能安全标准的车企。smart所应用的浩瀚架构的特色之一便是软硬解耦和深度开源,智马达这一下属科技公司能否成为奔驰和吉利的“时空方程”也未可知。

至于成为沃尔沃集团最大股东的协同效应,大吉利也在迅速推进。

去年八月,沃尔沃集团核心业务部门沃尔沃卡车宣布,以7.81亿元完成了对江铃重汽的全面收购,包括年产能3万辆的江铃太原重卡生产基地。2022年底,沃尔沃FM、FH、FMX系列卡车,将在太原基地投产,以抢占中国高端重卡市场。

就在沃尔沃卡车进军中国的时候,吉利控股也在国内迅速“买齐”了商用车的产品矩阵。

在自有的新能源化商用车品牌远程的基础上,2021年吉利控股先是持资4.4亿元收购新能源轻卡唐骏欧铃,又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收购了汉马科技28%的股份,其主要从事专用汽车、重卡底盘、重卡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业务。

此外,吉利还为新能源商用车建立了绿色慧联、万物友好和阳光铭岛三个涉及充电、换电和绿电循环体系的“基础设施”配套公司。

尽管深度协同的路线已逐步显现,但吉利对奔驰和沃尔沃集团的投入何时收获真金白银仍未可知,且充满了挑战。

有分析师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吉利对宝腾、奔驰及雷诺韩国的投资入股及后续合作方式,体现出吉利对沃尔沃模式形成了路径依赖。

复制成功模式不单是传统产业常常遵从的扩张逻辑,也是互联网企业不断重复的经典打法。但分析师认为,对沃尔沃模式的路径依赖,恰恰是吉利在过去五年对电动、智能化转型没有足够重视的体现。

“是投资奔驰还是投资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是一种取向选择。”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