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Model 3,谁才是最大赢家?

C次元
关注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受益者必然很多,悉数其中最大的赢家,还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自欺欺人,或许就是这个时代最可悲的东西之一。”

刚刚过去的4月,由于国内唯一一座工厂所处的上海,遭遇突然疫情冲击,整座城市陷入停滞之中,进而造成其长达数日的停产,特斯拉在华仅售出新车1,512辆,与3月售出65,814辆的表现相比,暴跌97.7%。

同时,海运方面也受到严重影响,出口销量为零。而在具体车型方面,虽然其官方并未直接公布,但结合乘联会数据来看,Model 3与Model Y销量分别为552辆与960辆。

恰恰面对这样一份暂时陷入“泥潭”的成绩单,行业中迅速开始涌现类似“特斯拉卖不动了”、“Model 3褪去往日光环”、“Model Y遭遇巨大滑铁卢”的夸张言论。

但站在一个冷静自知的旁观者角度,除了想要把文章开篇的那句话,送给那些始作俑者,更想说:“当下身处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所有自主品牌,没有谁不眼红特斯拉过往两年间的强势收割表现。”

不然,2022也不会就此掀起一场围攻Model 3的浪潮。

尤其是本月,随着零跑C01、比亚迪海豹接连开启预售,包括箭在弦上的长安深蓝SL03、哪吒S即将走向台前,上述趋势无疑正在变得更为明显。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C次元》针对该话题,成功邀请到《火星人马斯克》作者、电动车行业顾问一苒老师作为嘉宾,进行了一场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的直播讨论活动。

亲身参与下来,可谓收获颇多。对于Model 3本身,对于众多自主品牌所推出的相应产品,甚至对于整个中国B级纯电轿车市场的格局,都有了一个愈发清晰的认知。

01

能赢,是多维度的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刻,对于所有想要吃下Model 3身后那块诱人“蛋糕”的自主品牌而言,首先需要明白它们正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恐怖的对手。

而在展开阐述之前,更想分享一段不久前马斯克在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抛出的一段略显傲娇的观点。“目前,特斯拉的销量完全取决于产能,产多少卖多少,我们的需求达到了非常荒谬的地步。”

实际上,打开其中国官网不难发现,当下选择即刻订购后轮驱动版Model 3,提车周期仍长达20-24周。

换言之,这款产品位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冲向更高位置的最大阻碍,根本不是终端需求的匮乏,反而是疫情冲击过后,特斯拉自身产能的情况。

好在,从相关媒体曝出的消息来看,近日其上海工厂闭环管理下已经再增加一班工人,由原来的单班制增至双班制,日产能基本与疫情前持平,很快有望全面恢复正常。

毫无疑问,那个月销6万辆的特斯拉,又要回来了。

以此作为背景,再次望向Model 3,绝不是将它神话,无论在内外饰设计前瞻性、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度、辅助驾驶先进性、综合能耗表现、行驶质感、补能体系、销售模式等多维度,必须承认其依然有着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尤其是作为一款2018年就已入华,目前渐渐进入到生命周期中段的产品。

更为重要且极易忽略的一点,在熬过那段刻骨铭心的产能地狱阶段,已然成长为全球生产能力最强大的车企之一。愈发游刃有余的通过迭代生产工艺、兴建更多超级工厂,已然树立起新的长板。

极致的成本管控能力,固定的利润模型,也让Model 3在保持不断赚钱的前提下,有了随时进行价格调控的底气。

另外,不要忘记,在这款产品身后,亲自站台的人究竟是谁?

纵使马斯克碍于其狂妄的性格、许多事情上充满争议的操作,总会受到外界的吐槽与冷眼旁观,但依然无法阻挡他继续散发非常独特的人格魅力,进而为该品牌不断赋能。

综上,Model 3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占据一定的先发优势,更多还是在多维度建立起属于自己牢不可摧的“护城河”。

况且,终端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对于怎样才是一款优秀智能电动车的评判标准,早已变得日趋完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有谁愿意无脑卖单。

所以也想提醒所有围攻Model 3的“后来者”,与其将重心和注意力放在那些天花乱坠的营销上,不如静下心来真真切切的打磨产品。

是金子,总会发光。

02

像极了一场“轮回”

不可否认,就像之前多次提及的那样,当2020年、2021年Model 3连续在华分别售出新车13.7万辆、15万辆的时候,如此强势的表现,无疑是令所有人眼红的。

同时,也催生出一个略显阴谋论的观点:它的迅速国产化,并把售价降至极具竞争力的30万元甚至25万元以内,已经彻底堵死了自主品牌同类型纯电轿车的前路。

可真实情况呢?

作为旁观者,惊喜地在特斯拉Model 3的身后,发现了比亚迪汉与小鹏P7的身影。过往两年,前者累计销量分别超过4万辆、11.7万辆,后者累计销量也分别超过1.5万辆、6万辆,涨势均十分良好。

结果证明,有些担忧是多余的。

特斯拉Model 3真正冲击与颠覆的,反而是类似大众帕萨特、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这些长期占据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合资霸主”。

而当它位于队伍最前方大杀四方的时候,紧紧跟在身后的比亚迪汉、小鹏P7,得以享受着潜在消费者认知被迅速改变的红利,并且在定位上找到Model 3的差异化后,也在不断收割属于自己的份额。

也恰恰基于上述背景,2022该细分赛道上涌现出越来越多自主品牌的身影,于情于理都说得通。

由此将视角放大,它们与Model 3之间比较与内部竞争,必然会长期存在。但真正决定各自冲向多高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够从外部的传统燃油车市场,转换与抢夺来多少潜在用户与终端份额。

而在周末的直播中,同样诞生了一个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有趣观点:此刻,由Model 3所“带火”的中国B级纯电轿车市场,完全可以类比大概2012年或2013年同样“群雄逐鹿”的B级燃油轿车市场。

彼时,从整个大盘的格局来看,位于最顶部梯队的必然是南北大众所推出的帕萨特、迈腾。站在那个节点,两款车型无论从品牌声量、自身产品力包括消费者认可度甚至整个德系在华的表现,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第二梯队则是以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日产天籁为代表的“日系三杰”,它们的优势主要还是集中在综合能耗与可靠性上。同时,美系阵营分别以“运动”、“豪华”为标签的别克君威、别克君越也身处其中。

上述提及的车型,所具有的特点都是自身存在一项较为突出的长板,但在其它方面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短板。

第三梯队则是被人调侃为“屌丝三宝”的雪佛兰迈锐宝、现代索纳塔、起亚K5。它们能够在品牌无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背景下实现热销,根本原因还是价格已经下探至合资A级轿车的区间内,实现了错位竞争,并且配置上也尽可能的丰富。

至于自主品牌,碍于种种制约,还很难在合资品牌所营造出的“红海”中,掀起一点点波澜。

那么以此作为模板,分别把当下多款B级纯电轿车分别进行“对号入座”,便会发现作为绝对的“标杆”,Model 3毫无悬念的当选第一梯队。

类似小鹏P7、比亚迪汉、比亚迪海豹般某一项技能较为出彩的选手,则归属第二梯队。反观零跑C01、哪吒S、长安SL03三款以丰富配置与性价比见长,品牌溢价稍弱的车型,则仍处在第三梯队。

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选手”加入其中,同样能够按照上述三个梯队进行划分,而这也像极了一场有规律可循的“轮回”。

不过,必须澄清的是,对于每一款B级纯电轿车而言,如此做法并不是想为之套上所谓的“枷锁”,而是提供一种参考与归纳。

最终,还需拿实打实的销量成绩单说话。

03

谁才是最大赢家?

本段开篇,直接抛出周末直播所探讨的最后一个话题,同样也是文章的标题:围攻Model 3,谁才是最大赢家?关于答案,更想从产品与市场端分别给出。

相信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在针对诸多B级纯电轿车进行分类的时候,并未见到2021 NIO Day就已发布蔚来ET5的身影。

而在外界看来,虽然这样的观点略显感性,但我依然十分肯定的认为,它才是目前能够与Model 3所处同一梯队,并对其造成压力的存在。

作为论据,首先就品牌维度而言,蔚来身处中国新能源市场所营造出“高端、豪华”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ET5能够从中获益必然板上钉钉。

其次,产品力维度。作为全新NT2平台的第三款新车,无论是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储备包括整车设计,ET5均代表了蔚来当下最强的技术储备。并且在Model 3相对缺失的做工细节、内饰用料、乘坐舒适度方面,也做到了相应的补强。

再者,蔚来愈发健全的补能体系、服务体系与用户关怀,ET5车主同样能够毫不缩水的全部享受。结合其买断75度电池包32.8万元的售价,综合竞争力可以说维持在了一个十分可观的水平线上。

况且,在这家新势力造车的眼中,自ET5亮相开始,除了想要“硬刚”Model 3,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A4看似才是它真正想要战胜的对手。

但就过往经验而言,故事的发展往往并非想象中那般完美,上述一系列假设能够成立的先决条件,都是蔚来自身产能的足够给力,今年Q3尽可能多的交出一辆辆新车。换言之,制造端的不确定性,将会成为ET5迎击强敌的最大阻碍。

好在,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其相关供应链的备货情况还算良好。由此不禁大胆预测,月销破万甚至冲击更高的目标,势必将会成为ET5要做的事情。

而在阐述过围攻Model 3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款产品后,继续将视线转移到市场端。实际上,关于这一点,答案更为简单。最大的赢家必然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毕竟,如果不是“鲶鱼”特斯拉,自2019年开始以火箭般的速度开始在华建厂、国产化以及疯狂扩张,不断开设直营门店、兴建超充站,那么作为同赛道类似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般的竞争者,必然不会像当下这般感到紧迫与拼命狂奔。

也恰恰因为有了类似Model 3的存在,才“倒逼”出今天这些自主品牌所推出,各方面迅速向它看齐,甚至一定维度实现反超的B级纯电轿车。同时,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全套供应链,迅速得以进化完善与走向成熟。

最终,共同促成了一片具有十足活力的细分市场。

无独有偶,就在昨天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马斯克位于个人社交平台,毫无征兆的发布了一段话,在我看来完全可以当作颇为恰当的结尾。

“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

的确,围攻Model 3的盛世,只能发生在这里……

       原文标题 : 围攻Model 3,谁才是最大赢家?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