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为何要自称“新势力”?

车界
关注

文蓝湛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新势力”,但广汽埃安眼下似乎正在一直把自己往“新势力”上靠拢,并且在发布销量排行榜时特意强调这一点,其用意已十分明显。

事实上,在此前的广汽集团年报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就曾表示,“埃安的混改目标至少要做到什么?把现在的'蔚小理'”,改成'埃小蔚'”。

也就是说,埃安是要和小鹏、蔚来论短长的,至于“比亚迪”等传统品牌,不好意思,咱并不是一个赛道。虽然有些阿Q,但至少在宣传上还是能抓住一些吸引眼球的点的。

以4月份销量为例,埃安月销量达到了10212辆,领先于零跑、小鹏、哪吒、蔚来等新势力,和这些品牌相比,其销量确实不俗。

但对于这种“避实就虚”的比法,笔者却不敢苟同。

一方面,众所周知,广汽埃安脱胎于广汽集团,其诞生背景也是依靠于广汽集团这一国企,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品牌,同北汽集团的极狐、上汽集团的飞凡、东风集团的岚图类似。这些品牌和白手起家靠社会融资跨界而来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如小鹏、理想、蔚来、威马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谈及“新势力”时也指的是这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

另一方面,尽管埃安与“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们有趋同的地方,比如市场布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生态战略等方面有共通之处,但就此自封是和蔚小理同类的“新势力”,还是有些“驴唇不对马嘴”的味道。如果按埃安的分法,笔者认为,诸如比亚迪的海洋、长城的欧拉、吉利的几何以及北汽极狐、上汽飞凡、东风岚图等皆可被称为“新势力”。只是,如果这样的话,区不区分“新势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深耕汽车圈多年的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而言,这样的情况其不可能不知道,那么广汽埃安为什么还要非往新势力上贴呢?

我想主要是宣传需要。

在乘联会的第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中广汽埃安落后于比亚迪、特斯拉、五菱与奇瑞,位列第五位,表现中规中矩。但如果作为所谓的“新势力”和小鹏、理想、蔚来等相比,则是第一位,说出去也更好听一些,对其销量也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利于其抢占更多消费者心智份额。只是,对于清楚广汽埃安来龙去脉的业内人士而言,这种选择性比较多少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

毋庸置疑,产品是船,营销是帆。说埃安自称造车新势力是自我包装也好,是掩耳盗铃也罢,不论其如何宣传,消费者最终看的还是产品和品牌表现,尤其是对于日渐成熟的消费者而言,一个品牌能不能取得成功,归根结底是基于产品的表现,此外才是营销水平的高低。

从目前的产品来看,广汽埃安已经推出了AION S、AION V、AION Y、AION LX等数款新能源车,涵盖了紧凑型、中型车范畴,从产品矩阵上说已经初具规模。但和小鹏、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相比,虽然其产品多,但主销车型则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也就是说其销量结构上的含金量同蔚小理相比较低。

比如广汽埃安目前的主销车型AION S售价13.98-17.98万,AION Y售价13.76-18.98万,而小鹏主销车型小鹏P7售价则在23-43万之间,蔚来汽车主销车型ES6售价则在34-51万区间,至于理想主销车型理想ONE的售价则为34.98万。显然,广汽埃安虽然销量可以超过造车新势力,但其更多的是以价取胜,在销量结构和含金量上并不能和上述新势力们同日而语。

同时在发展上,埃安也面临一些曲折。比如,在技术储备上,埃安所谓的弹夹电池、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等在业内都曾引发一些争议,AION S涉嫌锁电续航缩水问题甚至一度将其推上车质网月度投诉排行榜TOP10之列。不过,这些问题其实影响有限,只要妥善解决,并不影响广汽埃安向上的大局。

写在最后:

在笔者看来,眼下广汽埃安和传统厂商推出的新能源品牌相比的确有不俗的表现,无论是销量还是产品矩阵方面都更为全面,在这种背景下,广汽埃安应当拥有直面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勇气,大可不必非要“自封新势力”,反而显得不够自信。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作者蓝湛,转载需注明出处)

       原文标题 : 车界观察:广汽埃安为何要自称“新势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