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选择了叹息
其实,针对此番救市政策的落地,在业内发起的一项调查中可知,相比过多地去讨论车企是否在借政策东风而自我救赎,大环境不景气下,强势品牌所持有的态度并不是核心,生存压力的高度提升和汽车消费间的利弊权衡,似乎才是人们的关注的重点。
国家一边纾困救市,另一边,用车成本却在急剧攀升。一正一反间,消费者的决策就显得极为被动。换言之,中国车市能否借此次政策的颁布就地起飞,很大程度将取决于潜在用户对用车需求的急迫性。
毕竟,当各种补贴的叠加始终很难达到一个能令人爽快购车的数值,相比买车,股市震荡,固定财产缩水等现有因素,才是消费者当下亟待考虑的问题。
而在短暂的走访期间,抛开日系车眼下的高光处境不谈,也确实不止一个人在向我们表达了,对未来车市发展持有悲观情绪。
“其实自今年年初开始,随着单月订单量的减少,我们就有预感,今年原定的销售计划会不及预期。”某二线豪华品牌经销门店的负责人如是说,“参考往日70~90辆的单月销量,整个2022年的前半段都是未达标的。而疫情一来,何时能找回节奏,更是个未知数了。”
再者,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因疫情停摆的这几个月里,大部分的销售顾问都拿着上海市最低的工资标准2590元。这个时候去问及他们,“如何看待2022年的车市走向?”谁又能给出一个异常积极且乐观的回答。
的确,随着车企在停摆和开工间游走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发普遍,弱势、边缘的车企将在这样的自我折腾中败下阵来,市场往后的核心竞争力将继续向头部车企靠拢。二线品牌的生存环境必然会在大量客户持币待望,或索性延缓购车计划后,变得岌岌可危。
甚至可以说,和日系品牌高昂的激情相比,大部分合资车企在政策落地之际,依旧会执着地认为,是整个市场所显露的下滑趋势,加速自己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转型中陷入被动。
要知道,作为目前最挣钱的汽车品牌之一,宝马位处上海的大部分经销商,其所售新车的单车毛利润就已经呈现出不断下滑的势头。而这就足以说明,和多年前的那波救市浪潮相比,人们自今年起对于汽车消费是有多么克制。
当然,单一区域的车市所有反映出的情绪,从来都是片面的,而每个参与者也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国家所预测的市场走向,显然不会遵循某个人的意志。
2022年还剩下一半的时间,疫情何时又会反弹,没人知道。但归根结底,国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其目的并不是要对车市进行大清洗。
从上海的主视角看去,将在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也好,部分区给予额外的补贴方案也罢,都意在将上海车市再次引入新一轮的良性循环中。在这期间,不管各种政策能否催使中国车市回暖,乱象中的微光,就是大家在期待的。而像4月全市一车未售的尴尬,没有人会想再次经历。
原文标题 : 车市的悲喜并不相通 | 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