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焦虑了

科技丛林
关注

6月29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了一条微博,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小鹏G9,50万以内最好的SUV。」

甚至,何小鹏也是非常罕见的用到了非常多感叹号以及对比词:「G9的操控高级感可以媲美保时捷卡宴、整车NVH静谧性更是可以媲美GLS迈巴赫、G9智能代表了量产车的最高水准……」

何小鹏学坏了,也走了这么一条营销「邪」路子。

这大概也是被自己的两位「好兄弟」逼急了。

6月15日,蔚来ES7发布,董事长李斌说:「不管油车还是电车, 四十万到五十万的价位,ES7 是中大型 SUV 的天花板。」

6月21日,理想L9发布,董事长李想说:「理想L9,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

估计,作为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何小鹏也没有想到,这两位会这么玩。

既然如此,那我也来。

(好嘛,真的是学坏一出溜。)

不过,由此你也能看出,何小鹏同学有点着急,也有点焦虑了。

01焦虑一:G9

集中式域控、800V平台、5D智能座舱、XPILOT......

不用说,G9又是小鹏智能化技术的又一集大成者。

此外,G9某种程度上也承担了小鹏汽车品牌向上的使命,售价大概率覆盖28万-38万区间。

所以,G9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透过何小鹏的长微博,我们也得到了关于G9更多信息。

G9,一款大五座型SUV,车长近4.9米车长,近3米轴距。

参考小鹏P7(长宽高:4880mm / 1896mm / 1450mm,轴距2998mm),G9的长和轴距应该也能猜个大概。

再看上面这张图,很明显,G9定位区间和蔚来ES6/EC6、ES7这几款车重合了。

简单来分析一下,ES6/EC6都还只是改款,且还是一代平台,可能还是不太能打得过G9,(至少从智能化来说是如此)。

基于NT2.0的ES7会是最大竞争对手。

没想到,曾经有过过命交情(同住ICU)的战友,如今竟要兵戎相见。

李斌说:「ES7是四五十万区间中大型SUV的天花板」。

何小鹏说:「G9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

李斌说:「ES7全系标配智能空气悬架。」

何小鹏说:「空悬和空悬也是有区别的!」,情到深处,甚至还加了一个感叹号以强调区别。同时表示「我们在G9上实现了空悬的再进化,颠覆了行业认知。」

李斌说,ES7的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9秒。

何小鹏说,G9的百公里加速达到3秒级(估计和ES7就在伯仲之间)。

这火药味,浓啊。

蔚来ES7 6月发布,8月底交付。

再看小鹏这边。何小鹏说:「目前G9按原定计划按部就班推进节奏,8月启动预订,9月将正式迎来上市。」

但如果真的按照原定计划,G9在6月就该启动预售,然后8月底交付。

不知道是产品研发、供应链or量产问题?G9错开了这次发布。

很明显,这是何小鹏郁结之处。

6月21日,理想L9上市,直接在微博上引爆,热度空前,理想是真的再造了一个爆款:72小时 ,支付5000元的预订用户超过30000。

这是一件好事,当然,是对理想和李想来说。

第二天,何小鹏发了这条微博:「一个问题: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非快销品行业、2c非保护领域,有哪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期或长期可以获得优势或壁垒的?」

随后收到李想本想回应:

何小鹏回了这样一句:「恭喜昨天憋了个大招,祝大卖。」

人类学中有这样一课:当你朋友好的时候,你会为他高兴,但是当他比你太好,你心里就会有点不是滋味。

我们无法觉察何小鹏此条微博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情绪,但这个回应还是很体面。

02焦虑二:后悔用名字命名产品

就在这个月,当被问到「如果再回到当年创业的时候,还会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产品吗?」这个问题,何小鹏直言:「回到那天我也不想。」

说这话时,何小鹏显得很无奈。

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转变。

因为距离何小鹏态度坚决要用自己名字做产品也不过半年左右。

2021年年底,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何小鹏这样说道:「当你全身心投入想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名字是一种责任感,所以现在我的期望是(让)这个名字能走向全球」。

豪情壮志溢于言表。

甚至,即便是在2019年的至暗时刻何小鹏都没有过要改名的想法(PS:当然也有可能是当时已经分身乏术且账面上没那么多钱)。

至于为什么有这种转变,何小鹏是这么说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责任,也是一个压力。责任它会让你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但压力是在于你随着你的规模越大,比如说你从中国一款车做到几款车,从中国一个国家做到将来到全球,希望能够做到100个国家以上的时候,也会有巨大的压力。」

大佬李宁在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他的回答大致也是这样:「用自己名字做品牌,很容易跟个人联系上,比较辛苦。」

何小鹏应该也有类似的看法,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会给本人带来一种内耗。

03焦虑三:各种危机

今年5月,高通骁龙之夜上,一张何小鹏的照片火了,何小鹏肉眼可见的「压力肥」。

同月,何小鹏还借用可达鸭梗求芯片。

更早之前的四月,何小鹏更是发声呼吁复工复产。

疫情影响之下,供应链、物流等都影响了整个行业。迟迟无法动工生产,每一分每一秒流走的不仅仅有时间,还有白花花的银子。

作为一个车企掌舵人,压力最大的也是他,这也难怪会这样。

不过好在,随着6月到来,这个危机得以缓解。

不过,摆在何小鹏面前的又岂止这一个危机。更大的危机还在于——亏损。

虽然对比蔚来和理想来说,小鹏交付量更多,但是在利润率方面仍有差距。以去年为例,小鹏汽车销售毛利11.50%,对比之下,蔚来理想则均超过20%。
今年第一季度,小鹏交付34561 辆台车,但是毛利仅为10.4%(去年同期10.1%)。

而按照小鹏的长期规划,整体毛利要提升至25%以上。

就目前来说,可能有点任重道远,毕竟G9对毛利的加持,可能要等到四季度财报,才会有所体现。

而这个焦虑暂时也不会消除。

04终有一战

今天,又是新势力交成绩单的一天,小鹏再次刷新纪录:

6月,小鹏交付15295台,位列第一。

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34,422台,连续四个季度夺得造车新势力交付冠军。

今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68,983台,拿下新势力半年度销冠。

看到这一点,应该能让何同学焦虑的心稍微宽慰一些。

最后,还是聊聊这「三兄弟」吧。

我不想用「电动三傻」这个词来称呼这三位同学。

因为最开始,「电动三傻」这个词说的其实根本不是这三位,而是三位「电动吹」博主,也不知怎么回事,传着传着,就成为这三位的代号:)

至于这张图,我想大家都见过了:

彼时,「三兄弟」间隙应该还没有那么那么大,毕竟各自有专攻:

蔚来:纯电高端,四十万专攻理想:30万+增程专攻小鹏:15-25万专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蔚来(价格区间:20万-50万):除却蔚来本品牌专注高端,明年还会有个新品牌俯身向下,攻入更庞大的大众市场;

小鹏(价位区间:15万-40万),品牌要向上走,获取更多市场和利润;

理想(价位区间:20万-50万),明年手也会伸手进入纯电领域。

随着各自产品线的扩展,竞争自然是无可避免。

自然,三方关系也会进入更微妙的状态:「既是队友,也是对手。」

「三兄弟」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着实让人期待。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如果在国内这么卷的市场上都能活得风生水起,又何愁在国外卖不上量?

对此,你怎么看?

— 完 —

       原文标题 : 何小鹏焦虑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