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越卖越火,为什么汽车质量却在变差

路咖汽车
关注

中美两份J.D.POWER新车质量报告均在此前出炉,结合市场召回信息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质量越来越差?

很有可能,在2022年接下来的5个月里,会有单月出现新能源渗透率超过30%的情况发生。也就是,每卖出3辆车里,就有1辆是新能源。

这种可能性并不小,因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7月公布的官方消息,整个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了260万,市场渗透率21.6%,中国市场里每卖出5台车,就有1台是新能源车,这些均创新高。

原本的汽车销量龙头,不再是主卖燃油车的大众、丰田,而是变成了比亚迪。它在7月卖出了超过16.2万台新车,而且手中还握有近百万台待交付订单。销量最高的车企从燃油车变成了新能源车,这很能说明消费者眼前的买车需求是什么。

不过,也就在今年6月底,J.D.POWER发布了一份质量报告“美国初始质量研究SM (IQS)”,分别显示2大问题,一是汽车的质量在不断下降,二是随着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它的质量反而比传统燃油时代变差。过了2个月之后。到了8月,专供中国市场的J.D. Power(君迪)也发布了1份报告“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SM(NEV-IQS)”,也报告了其他2个问题,一是新能源汽车质量较2021年有所下降,二是纯电动车的智能化优势在缩小。

两份报告背后分别体现了不同国情与行业发展下,新能源汽车都在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也均体现出新能源汽车质量下滑的事实,另外再结合2022年1月至今的中国市场汽车召回信息,我们接下来要直面一个话题“新能源汽车缘何发生了质量下滑,以及下滑所引发的结果是什么”。

2份报告背后,质量下滑的锅,由疫情+战争背?

针对美国市场的报告中,J.D.POWER的结论很明确。整个美国汽车市场中销售的车型,PP100的数值在不断下滑,PP100等于车辆售出后三个月内总故障数÷当月销售总量×100=PP100指数,也就是将车辆的故障数除以整体销量的一个相关评测比值,分数越高,证明新车质量越差,受用户的投诉越多。

根据美国市场的相关数据,2022年的PP100,较2021年结果,增加了11%。具体的企业排名,因为要参考到其整体销量基盘(如别克的质量最好,并不只因为质量好,还因为它的销量很低),我们不过多展开。只看研究报告中的重点部分,还有以下几个延展:

1.民用车比豪华车遇到的问题相对更少;

2. 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的问题要比传统燃油车更多;

3. 车内的座舱娱乐遇到的问题更多;

4. 辅助驾驶的问题不断增多,ADAS系统的PP100为4.1,主要问题是车道偏离警告与保持;

5. 特斯拉第一次被纳入榜单中进行计算,而它的PP100为226,质量、消费者满意度均很低(比如下图的特斯拉2021年玻璃自碎裂问题),不过因为特斯拉在法律层面不允许调研机构获取车主信息,这仍不被正式算作是进入榜单进行计算。

这份报告背后,J.D.POWER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疫情、俄乌战争,导致了芯片荒、导致了运输成本上升、导致了零部件短缺。零部件短缺,让很多车企不得主动进行减配,如通用汽车在部分车型上砍掉了自动启停、福特的部分SUV上砍掉了后排空调控制。而芯片荒,则让一些车企不得不选择替代方案来完成整车的生产与交付,最终与原有设计、大量验证有所出入,比如次轮质量下滑的重灾区就主要集中在车辆座舱中,包括手机与车辆的链接不稳定、语音识别不好用、触摸屏/显示屏使用困难,甚至是蓝牙连接系统也存在问题。

对于发展势头正猛的新能源汽车,J.D.POWER给到北美市场的建议是,如果并不绝对需要新车,建议推迟购买。因为根据它们的判断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质量表现尽管如今并不好,但正在快速追赶,也许只需要不久就能追上传统燃油车。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质量上,PHEV车型平均每100辆新车有239起投诉,纯电动汽车平均每100辆新车有240起不满,而传统燃油车的数字则为175。

一定程度上,美国汽车市场暴露出的“新能源汽车质量较差”的现象,也发生在了中国市场里。

根据J.D. Power(君迪)的中国市场报告,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发展要优于美国。首先是,中国品牌的整体质量,尤其是新势力品牌要领先合资/进口车,新势力PP100指数为149个,传统国产燃油车为152个,合资车为153个。

其次是,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在外观、内饰的质量上,表现优于合资车。但除此之外,要面对的问题还包括,新能源车销量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投诉、不满、遭遇的质量问题也在进一步增多。相比2021年,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车PP100整体增加了24个,投诉的重灾区和美国市场一样,集中在车内座舱、智能化表现这些方面。

所以,回到主话题上。J.D.POWER在分别对美国、中国市场给出分析报告后,相应的观点也有那么一些“标题党”的意思。核心结论,关于新车质量发生下滑,新能源汽车质量不如传统燃油车,本质上主因是智能化的转型阵痛。

投诉,主要来自于车内的座舱功能不好用,比如蓝牙、语音、大屏的故障,也一定程度上因为智能辅助驾驶不太好用,比如车道居中/车道偏离预警的PP100指数。

但整体上,我们能发现一件事,这和传统汽车认知里的“这车质量不行”,是有比较大偏差的。之前,评价油车的质量问题更多是,车的三大件、悬挂行走机构、车里的异响等,容易出现故障、损坏等质量问题。而现在的质量问题,则变成了,以“这车座舱不好用,我不满意”,“这车智能表现和广告宣传不一样,我不满意”为主。

换言之,即便是零部件短缺和半导体短缺如今被快速搞定。由特斯拉带起来的“软件定义汽车”这种节奏也一样会继续蔓延下去,新势力们在搞,传统车企转型也在搞,最终搞成了一种汽车配置的新常态。所以,新事物上了车,最终让消费者开始觉得不太习惯,所以才有了新车质量不如老车的新问题。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