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关于理想ONE停产+降价的话题已经初步偃旗息鼓,而就在我们的观察中,理想体验店的人流却迎来了一波“不降反增”。
自古只有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这本是描述哀怨七绝唐诗中的一个整句,但原本的男欢女爱,现在用在汽车身上却出乎意料的融洽。
过了2个礼拜的时间,理想ONE在9月初引发的风波,已经在网络上初步偃旗息鼓,而我们也观察了2个周末,理想汽车的北京线下体验店,只在9月3日-9月4日的那个周末人流略微变少。而后面的2个周末,却迎来了不降反升。
和成都车展11号馆里,理想的成都销售顾问,目光频频扫向对面人流涌动小鹏汽车展台,期待有人会过来看看车有所不同。理想的线下体验店,人流甚至比不远处的特斯拉还略多。而且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来到线下体验店看理想ONE的,大多是之前已经电话邀约过的,所以来了的对话也很直白“它现在优惠2万啊,提车等2周?”“啊?还有顺义区汽车企业的相关买车补贴?”
而后话题就会进入,“不是说10月会发理想L8吗?”“11月发布,有具体发布时间吗?”“我想等等理想L8”等等。
从事汽车媒体行业的我,见过坏了一辆奥迪,和4S店吵闹甚至对簿公堂的人,拿到理赔之后又买了一辆奥迪的案例。不过,经历了13年的时间之后,慢慢的开始发现“有些品牌,就是铁打的可以吸引人,至少是短时间内”,不论它的网络口碑如何、更无关它最近有没有陷入什么不好的事件。
无人关注的理想ONE,很多人都在等的理想L8
花费了几天时间观察理想的线下客流情况,专程来看这个品牌的越来越多,但理想ONE却几乎沦为了弃子,即便是电话邀约而来的,也大多是看看而已。随后,就转头去看理想L9了。之后,就变成了,我也不着急换车,再等2个月看看理想L8吧。
一台本来产品力不错,仍然在7月份轿车1.04万台的产品,却在短短的2个月后成为了滞销品,即便它有清库的优惠,即便它还能享受到新的补贴。
而至于理想ONE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需要等到10月1日理想照常发布9月销量公报时才能有分析和结论。
刚刚过去的8月份,理想ONE只交付了4571台新车。随后,是车主发现这个原本宣称“全国统一售价、不降价、无优惠”的车型开启了促销优惠,并引发刚刚提车新车主的不满。在这一风波的最高点,理想汽车官方宣布,理想L8将在10月推出,10月进行交付。所以,关于其8月份交付量瞬间大幅度下滑也就有了2种猜测,第一种是,理想为了L8的推出在优化生产线与调整产能,第二种则是,理想ONE已经卖不动了,随着理想L9的推出,很多人转订了新出的理想L9,于是理想ONE的存量订单锐减,只能生产出4000多台进行交付。
理想L9上市之后,很大程度上分化了理想ONE的订单是真。而从去年年底开始,沈亚楠开始不断减持理想的股票,眼前美团王兴+沈亚楠最近都在抛售理想股票套现也是真。这些举动综合起来,让第二种猜测看起来有理有据,业界也有很多专业媒体和人士猜测,“理想汽车遇到了问题,可能不行了。”
不过,通过我们在网络之外的情况看到的局面是“理想还行”,只是理想ONE不行了。
消费者可并不关注厂家的内部有什么争论,准备买车的消费者也不太关注,理想说不降价却又降价了眼前实例。它们只关注,自己看上的车,最后的价格大概是多少,能比现在的好多少。
当前,理想线下体验店里的顾客,在来看车之前,大多已经在家做好了功课。
他们知道的是,理想L8的设计会和理想L9差不多,车身尺寸估计比理想ONE略大一些、比理想L9略小一些,网上都说东安的1.2T三缸增程器不行要换新的四缸发动机,以及车里的大屏也会和理想L9差不多。还会有激光雷达、会有智能驾驶,很多功能会比理想ONE好。
所以,在理想的线下体验店里,理想L9身边始终会有人,一半是准备买L9的人,而另一半是看看理想L9的方方面面,再结合自己之前了解到的理想L8相关消息,在进行脑补、判断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欢这种设计的人。
简言之,尽管在网络上,理想汽车多次被口诛笔伐,但现实中,它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惨,甚至客流还要比特斯拉的好很多。周末的商场里,我们数次在看到一个画面,特斯拉的销售顾问靠在车边无聊的玩着手机,在等待着那些中午吃完饭的人开始在商场里闲逛遛弯,以及下午来的新客流高峰。
以前的消费者注重口碑,如今的消费者无畏坏消息?
大型商场里,还有很多其他品牌的线下体验店也在展示。小鹏和蔚来的客流,相比理想和特斯拉略高,客流量没有太多奇怪的话题,还主要都是聊车和买车。自从小鹏G3最初没有任何预警就进行了续航、配置等升级的大改款,搞的很多老车主生气的事件,已经过去了3年多,这家企业没有再耍花活。
蔚来,价格上一直没什么变化,在近几年主要调整的是车主的购车权益,想的也比较透彻,因此没怎么侵犯老车主的核心利益。
结合这几家车企的企业行为、线下的消费者反馈以及网络中中交锋的舆论来看,其实你我能很清晰的发现一件事,即便只是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消费者的心思却变了,最起码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心态变化很大。
以前的消费者,是出了名的依赖于口碑,如果一家企业出现了一个严重的不良事件,且被权威所认证(权威媒体的调查报告、身边的口口传述等),那买车就是非黑即白的一件事。
比如,最典型的那几句,“推荐我买哪款车,但不要日本车”,“XX价位买什么合适,前提是不考虑国产车”。
当时的日本车,是薄皮大馅的典型代表,以及当时起步不久的中国自主品牌,顺口溜一度是修车排队。
而消费者,也会一瞬之间因为某一个新事件,直接非黑即白的推翻自己从前的认知。如,2013年之前,大众汽车是中国市场里口碑最硬的品牌,没有之一,新出厂的车辆动辄是买车排队、加价的状态。
而2013年的315晚会里,央视报道了大众DSG双离合变速箱的故障,这之后至今,年轻人的认知里,大众汽车并不直接和皮实耐用挂钩,同时我们也见证了其市场表现在慢慢变弱。
2013年时,大众汽车是中国汽车市场里唯一一个份额超过10%的品牌,为14.7%。而2013年时,大众的途观还在加价、Polo/朗逸/宝来等只优惠几千元,最多不超过1.2万。
2021年时,大众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里份额为16%,但经营质量却比以往弱了很多,尽管市占率越来越高了,但却是靠放弃利润换来的。整个品牌的成交均价不到15万元,我们频频能见到迈腾、途观L等等车型的优惠超过4万元。再从市场端看,从前的中国市场是合资品牌随便赢,现在中国自主品牌的份额却已达到44%,已经是合资、自主各分半壁江山。
和10年前的汽车消费者不同,口碑对于当代的消费群体来说,已经不再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iPhone 13 Pro的高刷屏幕有缺陷,会损害视力,没关系它一样打的小米、华为、三星的高端机抬不起头,618期间在京东上的单月销量就超过了280万台。特斯拉一直在不断的动态调整自己的价格,基本上想涨就涨,想降就降,也一样不妨碍它坐上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而理想的事例,其实也一样,上一次没有任何征兆就突发大改款,惹的老车主不满,但销量继续水涨船高。所以这一次的理想L8进行替换,以及降价促销,实则已在计算之中。
10年前的消费行为注重口碑,而10年后的消费行为更注重表达自我。
对比一下10年间的变化,之于你我身边能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可以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很多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10年前,还没有自媒体百花齐放,也没有诞生XX博主开箱评测,10年后,谁都可以评车,谁都可以对车辆发表观点,谁都可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
我曾经问过很多特斯拉车主,他们为何要选择购买这个技术创新比较大胆,却又相对没那么成熟、有一定隐患的产品。他们的答案是,没办法,这个价位里就这一个看得上的,符合需求的。
我也曾经和一些理想ONE车主聊过天,油耗比厂家宣传的高不少、产品存在一些瑕疵,以及新款忽然就上了老款快速贬值等,他们也都能接受,因为这个价格能买一辆全家出门坐着开着都很舒服、能上绿牌、能相对省油、智能化还行的车,一样没的选,只有理想ONE。
所以,预计理想L8的未来市场局面也还行,因为同类有竞争力的产品很少,而它又能真正比较好的满足全家出行的核心需求。新的消费趋势是否会回归到注重口碑,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和很多新生产品的车主聊过之后,他们会比较频繁的念叨一句,“如果不是没得选,谁又愿意XX呢”。
写在最后
归根到底,这还都是不成熟的代价。10-15万的燃油车市场里,谁敢像理想或者特斯拉这样,没有顾忌的“搞自己的车主”?答案是没有,因为只要你敢刷花活,那大不了我看走眼不买了,同类的选择有很多。
这些,让我们不免想到了当年,传统手机刚刚向智能大屏手机切换时发生的诸多事件。诺基亚身体坚硬,充一次电能用5天,如果害怕电量不够还可以再多带几块充好的电池。别管是三星还是HTC还是谁,初代的大屏手机基本上半天一充,随便玩玩就没电了,而且价格忽高忽低,自己昨天5000块刚买了的新机,第二天可能就只值3500元。
那一轮智能手机的切换,很大程度上铸成了如今消费者对消费观念的认知。所以,就在9月初理想引发风波的文章评论区里,很多人的观点都是,凭什么车企不能降价,降价很正常。
总之,短时间内,车企会不会被自己的骚操作坑,是没有答案的。这个世界上的口碑、声誉被慢慢沉淀下来,靠的是长期且持续的稳定发挥。
至于,消费者想要表达自我,按着自己的逻辑执着来走,那就只能自己做好,“一切后果,责任自负”的心理准备。好在,市场里还有很多比较克制、不轻易进行骚操作的企业,并不是乌烟瘴气。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铁打的理想ONE随便降价,流水的理想L8准车主继续下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