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去“两田”,广汽将会怎样?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如果失去“两田”,广汽将会怎样?相比答案,唯有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朱锦斌

“2022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广汽集团将全力挑战产销、工业产值、在地产值同比增长15%的目标,销售收入要达到5000亿元。同时,我们也希望在2035年或者更早一点时间实现万亿元的目标。”

半年报发布会上,就上半年的整体发展形势,广汽集团高层曾对外界说明着自己对未来的畅想。

而从集团自今年起所做出的每一段决议,落定的每一项规划中,一切都在预示,身为“国家队”中发展较为全面的车企,广汽的2022年有着比大多数人要精彩的故事。

向百万年销目标挺进的广汽丰田,携手同样名利双收的广汽本田,一同撑起了整个集团合资板块的业务;背靠新能源产业而日趋向好的埃安,直接在国企混改之路上豁开了口子;广汽传祺在经历近3年的阵痛,因产品改革而重燃生机……

虽说,旗下子公司中,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的广汽菲克在无力自救后宣告破产,广汽三菱亦在用全新欧蓝德作最后一搏,但对比任何一家体制趋同的车企,广汽整体向好的发展势头还是值得所有人肯定的。

而从其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中,依旧能得出,当下的广汽已积攒了极为深厚的家底。如果一定要给出担忧,广汽太过依赖“两田”的盈利模式和广汽大自主在传统和新能源市场并不一致的成长速度,或许就是症结所在。

营收大涨,助力整体向好

最近几年,鉴于中国车市对整个合资市场并不友好的态度,许多依靠合资板块输血的汽车集团,难免会遇到发展受阻的情形。

长安、上汽、东风等主流车企均在旗下合资公司遇到低谷时,回身在自主品牌上苦练内功。结果先不论,为了摆脱跛足前行的状态,借国潮兴起、新能源产业全面聚焦中国的趋势,这些“顶流”汽车集团无一不在自谋生路。

而对于广汽集团来说,以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为靠山,乘势大举发展广汽大自主的业务也该适时启动了。

现如今,撇开疫情、国际局势等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当埃安和传祺在各自阵营中取得席位,我想,广汽集团于今年的营收表现,其实是能从一定的角度反应出这股起势的全新力量。

继上半年交出较为理想的成绩后,在报告期内,广汽集团三季度所实现的营业收入再次同比高增51.58%,达315.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23.12亿元,同比上升14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87亿元,同比增长292.70%。

由此,我们也的确能到一组新的数据,广汽集团前三季度的累计营业收入已达到了799.76亿元,同比增长45.10%;归母净利润80.62亿元,同比增长52.59%;归母扣非净利润77.28亿元,同比增长68.87%。

说实话,当中国品牌在2022年悉数表露出“愿与天公试比高”的气焰时,广汽集团能在保有旗下合资公司较强生命力之余,着眼于全品牌阵营的高速发展,不失为当下车市的一股清流。

另据数据表露,今年1-9月,广汽集团累计销辆就已达182.50万辆,同比增长22.2%。看着旗下广汽丰田对企及百万辆/年的产销新高如探囊取物,外界愈发会觉得,面对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此前所定下的“集团全年243万辆”的目标,有些判断足以提前落下。

“国家队”中一直就缺失少一个能为全行业指明方向,且全面发展的范本。

过去,在荣威和MG双发力的背景下,上汽集团有了一定的潜质。但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迭代的新时期,市场被迫重构的同时,车企阵营间的调整也来到一个十字路口。

既然快速更迭的消费理念,没能令上汽趁势赢得先机。与上汽同处一个战壕的长安、一汽和广汽,没有理由不加强自身影响力,以便夺得车市争霸的下半场胜利。

当然,广汽集团得以脱颖而出,其背后所传递出的,势必是一股自命不凡的味道。可新的课题又在于,广汽集团接下来所面临的挑战并非局限于自主业务在发展中所表露的弊病。

对整体销量的疯狂追高会产生的连锁反应逐渐显露,全行业向电动化转型不假思索时,广汽合资板块在此番战局下太过谨慎的行事风格,是否都会为之带去隐忧呢?

若要岁月静好,“两田”不可冒进

身居华南,仰仗地域文化。其实,广汽旗下的日系合资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有了些大多数车企没有的特质。在长时间的市场耕耘下,日系车企在当地积攒下的良好口碑和知名度,足以令广汽丰田紧跟广汽本田成长为可以独挡一面的强大车企。

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的主要利润便是来自对联营与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报告期内,广汽累计实现投资收益122.68亿元,同比增长48.1%。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高达121.44亿元,就足够说明,“两田”对整个集团的利润贡献力度有多大。

为此,站在这个时代反复无常的关口,就像前文所担心的,试问,如果失去“两田”的庇佑,广汽集团能否借自主之力完成往后的市场扩容?

一直以来,丰田和本田对待“挣钱”这件事就保持着自己的秉性:“守利润”远比“多卖车”重要的多。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对赌时,是这样。后来,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缠斗时,更是如此。

原以为,随着两者的品牌号召力在最近两年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利用现有的资源配比最大限度地完成自我成长,足矣。

或许是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两田”还是没耐住性子。一边,在将产能拉满的前提下,广汽丰田急速奔向年销百万辆的巅峰;另一边,广汽本田在放下对销量的执念后,全面将各级产品的形象拉高,用以颠覆人们对本田品牌所留下的固有印象。

现阶段,回顾过去一年的市场反馈,两者做出这样的决定,似乎并无不妥。但中国市场的反复无常,总是那么不可理喻。今天的发扬蹈厉,从不预示着,未来就一定能走出个“通天大道”。

一旦市场连续数年对其示好,“两田”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不仅是受中国市场持续变化的发展节奏在敲打,更是基于现有的市场发展趋势所给出的判断。

你看,从传统车市被迫转型,到所有人都在主动求变,才过去几年。除了丰田和本田挂钩的合资车企,还有哪一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坚守?

当“提升销量”这件事开始变得吃力,对于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来说,守住现有基盘,再完成对广汽集团的赋能就是最大的福报。

加之,两者对待新能源产业的态度总是那般暧昧。眼看着新能源市场风起云涌,却宠辱不惊;眼看中国车企高歌猛进,唯有按部就班,慢慢推进。

无论刚刚上市的广汽本田e:NP1和广汽丰田bZ4X,相信其目的都限于,为日系车企在中国高度内卷的电动车市场留下一个可以容身的窗口。至于能否异军突出,使命并不由它们背负。

由此一来,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战局,与其始终将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视为“利润奶牛”,由传祺和埃安为核心构成的自主板块,是不是需要为整个广汽的健康发展拿出更强硬的手段?

距离中国车市全面转型的节点越来越近,距离传统车企与新人正面交战的时间同样越来越近。尽管有别于刚刚表露出复苏迹象的传祺,渐入佳境的埃安已经为广汽埋下一个新的发展爆点,但在此前,从守住销量优势,到维稳利润来源,压力尚存的“两田”绝不可冒进。

       原文标题 : 守住“两田”,广汽方能持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