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市场,胜于自命不凡
我们都很清楚,在广汽的发展版图中,从来都是遵循合资与自主双线并走的模式。2022年,即便广汽不幸失去了广汽讴歌与广汽菲克的帮衬,鉴于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在合资退散的浪潮中逆向维稳,与之配合的广汽自主业务,也算积攒了紧跟自主品牌崛起的能量。
在自主高端MPV、SUV领域,和20万以下的纯电车市场,传祺与埃安都分别拿出了可观的统治力。在经过数年的车市洗礼,M8与GS8,AION S与AION Y成了广汽自主进入鏖战的唯二阵营。而落下的市场口碑也有了一定的聚焦量。面向未来,全面加载的电气化战略,愈发使其充满底气。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对传祺与埃安当下的“投入产出比”在做衡量。
放眼整个市场,不管是非电动的高端MPV,还是亲民级纯电动车,其占据的舆论声量和话题焦点都是相对较少的。这就意味着,在整个自主品牌的竞争中,传祺和埃安要想借这两个领域的潜力,向头部阵营迈进,并非易事。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有信息茧房的存在,和许多中国品牌相比,广汽自主一直以来都对于自身产品都有着极高的认可度。从过去的GS5、GA6/GA8到近两年的影豹、影酷,从有着纯电原生平台加持的AION S到于广州车展喊出响亮口号的Hyper GT,内部都给予了一致好评。
可真实情况却在于,自从“SUV黄金十年”渐渐远离,电动化始终维持于高位竞争,传祺与埃安或多或少都遇到了难以摆脱固有形象的禁锢。
于前者,在MPV市场建立的高度自信,似乎总是难以在随后的产品落地中复制。
影豹的诞生看似令其一雪前耻。由GA系列轿车带来的焦虑和长期自我怀疑,在影豹屡屡于登上舆论中心的背景下,逐渐消散。但谁曾想,自影豹登场半年后进入运动型轿车跳不出的销量围城,高调入场的影酷很难调动自主紧凑型SUV的发展方向,一切均在说明一个问题,传祺距离头部自主品牌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官方给出的数据中,除了占据版面核心位置的M8,其余热销车型的月销量均在5000~6000辆徘徊,如果这就是传祺所期盼的市场最高阈值,权当外界在杞人忧天。
那如果不是呢?仅靠MPV车型维系一个品牌在销量和口碑两端的边界,对于传祺来说,是否就成了一个自带隐忧的喜报?
再一个,2022年是PHEV与BEV齐飞的一年。当传祺很坚定地选择以HEV技术为先导强攻2023年,是否有察觉到,随着丰田THS、本田iMMD的名号在比亚迪DMi、吉利雷神动力的嚣张势头下不无法再掀热浪后,其他品牌要想借由类似名头的技术完成突围,是何其艰难。
表面上,在现有规划中,PHEV技术很快也会在传祺的产品矩阵中全面铺开,钜浪混动会如奇瑞鲲鹏动力、长安蓝鲸动力一样,于未来产生口碑涟漪,奈何,从现有市场表现来说,一旦PHEV成为某几个头部厂家的技术标签,“对于后进者,机会究竟在哪里?”的答案,却是难有预计的。
所以,传祺真的要当心了。若要乘势完成革命,当从拿捏主流技术和核心市场的走向开始。
而于后者,面对由第一世代的造车新势力以及特斯拉把控的高端新能源战局,此刻拿出万般向上攻势,相信仅仅是为2023年的正面战场揭开了一角。广州车展上围绕Hyper GT的诸多标语,亦在试图以气焰来磨炼埃安的斗志。
在大多数人看来,为达高端电动化,销量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前有“蔚小理”,后有极氪、问界,它们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高端电动车品牌中的佼佼者,来源于对潜在消费群体的彻底研判,一开始就对品牌形象的树立给足了资源支持,以及在产品规划上有着很明显的取舍。
固然,高举高打的营销手段,会绕过10~20万元这个份额最大的市场,失去最广大新车用户群体,却实打实地规避了因此陷入品牌被动的窘境。
现如今,我并不怀疑,现已在销量上完成原始积累的埃安,对品牌重塑的良苦用心,外界也无需怀疑埃安在迈入高端局的决心和实力,只希望,埃安可以收起些许傲气,多倾听一下终端市场的反馈。有时,“蔚小理”看似“胡闹”的举动,其背后总有着一个高端电动车品牌得以圈粉的基础逻辑。
说到底,中国车企的成长速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十年前,在一众合资品牌的压制下,自主品牌唯有在10万元以下抢夺着边缘市场;十年后的今天,眼看比亚迪、吉利等当年那些处在低质发展中的企业,一举将中国车市的进化轨迹改写,包括传祺与埃安在内的中国品牌,岂能满足于,仅仅靠着单一手法完成自我优势的建立?
原文标题 : 广汽自主的“红与黑”| 向上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