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也在下棋,大众这次是先动了
小鹏和蔚来的新变化能说明什么,不太能,但是如果把案例再加入一个特斯拉,那比较明确的规律就出现了,互联网思维+传统造车的结合,当下几家优势企业的表现都是同质化的“把数字提到一个高位,同时优化掉传统模式中值得商榷的脱节部门”。
然后,如今在做同类动作的,还有全球巨头大众汽车。
虽然,赫伯迪斯在2022年夏天下课,虽然大众集团新CEO上任之后就开始新官上任三把火“重新思考智能电动车战略、延期、考虑关停工厂”,但随着进入2023年,之前烧掉了大量超额预算,并且实际落地结果很差导致多款知名车型(大众ID.3、第八代高尔夫、保时捷Macan EV等)推迟上市的软件部门CARIAD,其发展计划却依然得到了保留。
CARIAD负责人Dirk Hilgenberg是,已经完成了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下令进行的战略评估,计划逐步为未来汽车建立统一的软件架构。以及,不准备裁员。不过发展模式从之前的一刀切到底,快速推出VW.OS完成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突出,这种齐头并进的模式,切换成了三级跳的递进模式。
换言之,德国的这家全球汽车巨头经过思考之后,认定确实要把数字+电动车提到一个绝对高的领域,否则会失去竞争力。而与其产生鲜明对比的,则是日系品牌里两家的按兵不动。丰田不动、本田不动,只有混着法国血液的日产因为3年疫情进行了全球结构的调整,发生了裁员。另外两家,只是用减薪、休假等进行了侧面的调整。而且,数字化和软件等等东西,也还是被保留在传统的技术研发子板块中。
当然了,没人说得准押宝传统,押宝未来到底谁对谁错,毕竟谁也无法预知未来,只能在概率上更偏向于押宝未来的趋势。日系车当前确实一如既往的选择了偏保守的思路,而市场表现也发生了波动,二者之间初步相连。
中国车企里,也有很多企业在悄然发生同类的变化。有人明说了,有人在暗中已经初步完成了。
明说的,比如长城汽车,品牌进行了管理上的整合、技术进行了整合、平台给出了整合,搭出了应对消费趋势变化的森林体系。而2023年,会是验证这一整合是否有效的初步舞台。
比亚迪其实也差不多,随着更多品牌的推出,民用,高端,超高端的结构已经完成,而接下来要完成的显然是技术、营销、智能能力层面的差异化,这样才能避免消费者的认知混淆。
吉利,则是悄悄做的那家。芯片、计算领域,差不多是初步完成了芯片层面的布局结构,而同时还涉猎了三电系统半导体的布局,再加上现在掌控了魅族,眼见得也是智能计算+新结构完成了一把抓,另外还有创新品牌和自动驾驶上的推进。创新品牌自然说的是极氪,而自动驾驶上,则是极氪准备在美国试跑的Robtaxi。
那么简言之,从当前的计划来看,私企们的表现其实都不错,体系革新的动作基本完成,只待发力交由市场验证。
写在最后
裁员与否,其实只是次要的。毕竟,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产物和领域会逐渐转为“落后”,那此消彼长之中,就成为了不太被需要的部分。比如,日本汽车产业尽管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不裁员”代表,但随着汽车发展的变化,日本相关官方机构已经给出了对未来的预测,接下来会有超过8.5万个岗位被取消。于是,裁员不裁员,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
那所以,一切都要看2023年的经济情况和市场情况。以现有情况看,如2020-2022年之中的大幅度裁员,预计不会发生。不过,变量也依然存在。比如,那些还没有进行转身和结构调整的传统大企业,当它们反应过来要变的时候,那人员的流动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2023关于蔚来,李斌准备先裁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