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火石创造《2022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报告》(下简称《报告》)指出,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个品牌与品牌的竞争,而是产业链集群之间的竞争,落位到城市群层面的竞争。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力30强城市的分布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集群格局凸显,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集群,以广深为龙头的大湾区集群,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冀集群,以成渝西安为龙头的西三角集群。四大集群以主机厂所在的核心城市为圆心,以周边200km半径范围的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为载体布局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企业、人才、资本的超强引力场。
本文基于《报告》,从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驱动电机及电控、动力锂电池三个环节的重点企业数据,对四大城市群新能源汽车企业分布进行分析。
01
京津冀
京津冀共聚集91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其中近半数为驱动电机及电控企业,动力锂电池企业数量占26%,乘用车整车生产基地数量占24%。
图1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分布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两地,数量分别为44家和24家。北京的企业构成中,半成以上为电机及电控企业。整车生产及电池企业各占约四分之一。已形成完备的整车生产体系和相关产业链布局。
天津的整车生产、电机及电控、电池企业数量分布较平均。但相比北京,企业总量及关键零配件本地配套率差距明显。
三类企业在保定均有布局,但数量偏少;整车基地在石家庄、张家口、沧州、邢台有零星分布,但“三电”产业配套不足。唐山、邯郸、廊坊则仅有电机及电控或电池企业中的一种。
02
长三角
长三角共有424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其中集聚了大量的零部件企业,“三电”企业合计占比约85%。多地具备较完整产业链布局,多点开花,城市间空间、经济联系强度高,区域协作关系深。
图2:长三角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分布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上海、苏州两地的重点企业数量明显高于长三角其他城市,分别为69家和48家。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备,整车生产企业实力雄厚,关键零部件企业规模大,电机及电控企业占比过六成。苏州的企业以“三电”零部件供应企业为主,合计占比达96%。但缺少实力强的整车企业,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受限。
无锡、南京、合肥的企业总量在长三角地区排名靠前。合肥整车生产基地数量占优,龙头企业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常州、宁波、杭州等地也有完备的包括“三电”、整车生产在内的生产制造环节。整车生产基地优势强,产业快速发展。
03
大湾区
大湾区共有119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不包括香港、澳门),在四大城市群中排名第二。产业集中度高,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两地。
图3:大湾区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分布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深圳分布了大湾区近半数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产业链完整、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强,“一超多强”企业格局初步形成。
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整,整车生产基地数量多,全国排名第一,集聚效应明显。链主”企业发挥生态主导优势,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佛山、肇庆两地均已引入整车生产基地,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东莞、惠州、珠海等地主要以关键零部件企业为主。
04
西三角
西三角共有74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在四大城市群中数量最少。但整车生产基地数量占优,仅次于长三角。企业主要集中于重庆、成都、西安三大主要城市。
图4:西三角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分布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成渝两地的重点企业构成比例极相似,整车生产基地数量高于“三电”配套企业。但在本地龙头企业数量和产业配套能力两方面,成都与重庆之间尚有差距。
西安虽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聚格局,但产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省内其他城市产业体系水平不高,无法形成互利共赢的整体。与成渝地区相隔较远,产业链在其他地区分布稀疏,难以形成如其他城市群内部——产业环节联系紧密、企业协作关系深的抱团发展态势。
—END—
作者 | 火石创造 姚姗姗 张志恒
原文标题 : 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集群格局凸现,重点企业分布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