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库存高企、厂家直营、二手车不景气……在汽车行业穿越1月寒冬的档口,犹如“毛细血管”的经销商往往是观察汽车行业的一个切口。
2023年3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汽车消费指数,以及1月二手车深度分析,解析当下汽车市场现状与走势。
数据显示,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1%,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至此,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已连续8个月位于荣枯线(50%)之上——汽车流通行业仍处于不景气区间。
作为汽车市场需求的晴雨表,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低反映着中国汽车市场流通状况。库存预警指数越高,意味着市场需求越低。反之,库存压力越大,经营压力和风险越大。
“往年2月多是春节,属产销淡季,今年2月汽车市场略好于往年同期,但低于汽车经销商的预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分析认为,一方面,由于需求乏力,整体市场需求不足,再加上新能源价格战,使消费者有比较明显的观望等待情绪。
另一方面,多家汽车企业调整售价,终端促销力度加大,促进了终端销售。但银行LPR(Loan Prime Rate,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浮动利率下调,部分消费者资金主要用于提前支付房贷,购车意向较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2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在140万辆左右,相比月初预计减少20万辆。
与新车市场类似,2月,二手车经理人指数为48.6%,处于荣枯线以下,二手车市场景气度处于不景气区间。
在历经1月寒冬、2月蓄能后,乘用车市场有望在3月迎来春天。多数经销商认为,综合来看,随着各种促销政策频出,消费者信心回升,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
01.
开局遇冷
今年1月,受疫情余波及春节提前等短期因素影响,各汽车企业以普遍遇冷开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29.4万辆,同比下降37.8%,环比下降40.4%。新能源补贴退坡叠加头部厂商价格政策调整幅度较大,导致消费者产生一定观望情绪,新能源当月零售33.3万辆,同比下降6.1%,环比下降48.1%。
进入2月,车市销售节奏逐步恢复,但由于购置税减半、补贴退坡等政策透支效应尾声,加之2月工作天数较短等原因,销量整体状况不及预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高达80.2%经销商认为2月销量未达预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部分经销商表示,厂家任务量较高,且在途车辆较多,库存压力较大,资金流转情况较差。
其二,市场竞争激烈,终端销售价格混乱,毛利持续走低,导致经营利润下滑。
其三,经济回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当地购买力不足,导致客流及订单下滑。
上述现状反映在构成预警指数的5个分指数中。其中,2月库存、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从业人员4个指数环比上升,但经营状况指数却环比下降6.7个百分点。
上升是由于2月汽车生产端有所恢复,经销商补库动力强所致。下降则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多家汽车企业降价销售,经销商经营状况下滑,间接反映出经销商较大生存压力。
2月5日,浙江台州最大汽车经销集团——浙江中通控股集团(中通控股集团)跑路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相关信息显示,中通控股集团旗下多家经销门店关停,员工工资无法按时结清,大量用户赠送或购买的保养无法解决。
有不少车主在网络上留言:“路桥中通捷豹路虎店,还有两次保养,这下没了”“我还有3次免费保养没做,就关门了”“还没来得及上牌”……
中通控股集团大量门店关停,也是汽车销售服务洗牌的缩影。
2月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曾发布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去年经销商亏损、持平和盈利占比分别为45.2%、25%和29.7%,未盈利经销商占比扩大至七成。
经销商对3月车市寄予新希望。调查结果显示,认为3月市场需求减少的经销商占比26.0%,认为需求持平的经销商占比44.6%,认为增加的经销商占比29.4%。
“3月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旺季,随着各地促销政策出炉和经销商开展促销活动,消费信心提升,消费者入店购车人数会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徐剑飞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3月终端零售量将稳定增长,有望达到180万辆,而去年同期为15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