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综改一直是惠及民生的大事。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9亿量,汽车驾驶人已达4.64亿人。自2020年9月车险综改启动至今的两年多来,车险降费、增保、提质等方面的成效正在不断释放,同时也对险企车险定价体系和理赔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日前,北京银保监局向辖内险企下发的《关于北京地区扩大非新能源汽车示范条款自主系数浮动范围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正式明确“北京地区非新能源汽车新版费率标准确定于2023年4月28日24时切换上线”。同时包括北京、天津、陕西在内的16个省和自治区将在4月28日24时试点采用最新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其他省/市将在5月底前跟进。这也标志着车险综改阶段的自主系数定价范围调整的第一批试点即将正式落地。
车险未来会更便宜?
2022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过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财险公司定价自主权。通知指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由[0.65,1.35]扩大到[0.5,1.5],执行时间原则上不得晚于2023年6月1日,此举在业内被称为“二次综改”。
自2015年首次商车费改以来,保险公司车险定价系数共进行了5次调整。整体趋势由严变宽,从最早的自主核保系数[0.85-1.15]到车险第一次综改的自主定价系数[0.65-1.35],再到即将实行的[0.5至1.5],下限降低0.35,上限上升0.35,系数范围整体扩大0.7。
银保监会表示,此举是为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优化车险产品供给,扩大车险保障覆盖面,实现车险服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车险高质量发展。
根据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本次调整将使车险定价更加精细化,对驾驶习惯良好的“好车主”保费会更低,但对于“高风险车主”,保费则面临上升压力。
因此,预计监管意图鼓励行业通过差异化自主定价系数方式让利消费者,同时对于高风险业务(例如营运车辆等)进一步提高定价上限,以解决此前部分地区的营运车等高风险车辆投保的行业性难题。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许敏敏表示,车险自主定价系数区间的扩大意味着低风险的车主所需缴纳的保费更低,但风险较高的车主需要缴纳的保费上升。同时因为不同保险公司的定价系数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保险公司对同一辆车的车险报价会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财产保险公司在车险上的竞争更加激烈。
新能源车险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次综改将使车险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加之随着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调整,车险市场竞争或加剧,这样的背景下,中小险企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了一片“蓝海”。
借助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契机,新能源车险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50%以上,2022年承保规模覆盖1310万辆,保费也已接近700亿元人民币。对于车险这样一个8000亿的市场来说,存量的新能源车险业务近1/10,未来有望快速占据2000亿甚至超过1/3的市场规模。
但不能忽视的是,作为财险公司新竞争高地的新能源车险,不仅大型财险公司在争抢,就连许多新能源车企也在抢占这块“蛋糕”。
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崛起,电动化、数智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新趋势。由于责任主体交织、风险类型复杂,新型汽车在风险结构、风险成本上与传统燃油车显著不同,车险的定价基础、理赔管理、销售模式需要重建。
目前中国人保正积极参与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的探索研发,承接了银保监会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属产品安排,此前也推出了车电分离的新产品;平安产险也称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等。
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介绍,公司已经建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事业发展中心,去年新能源车保险市场占有率达到13.7%,高于公司整体车险市场占有率2个百分点。
近年来,掌握着关键技术的新能源车车商加速涉足车险市场,理想、小鹏、零跑等车企相继成立了保险经纪或者代理公司。今年初,比亚迪拟收购易安保险的消息,也一度引发市场关注。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承保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风险并不小,尤其是近年来各种新能源汽车出的事故,这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仍有待加强。而且,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自燃、充电桩等容易出现问题之处,这也对险企的承保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爆发,迅速成长的新能源车险更是成为险企的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一个新市场,头部险企已然展开争夺战。和传统保险巨头比起来,新能源车企有着对其技术更为了解的优势;而另一方面传统保险公司则拥有大量销售、定价方面的人才,这些积淀需要过程,所以未来新能源车险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最终受益也将会是我们消费者。
原文标题 : 车险二次综改即将落地,新能源车险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