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还是造芯?三星与华为的“关陇时刻”

芯流智库
关注

02华为造车:先打关中还是先伐陇西

三国时期的蜀汉位于汉中盆地,易守难攻。为了彰显“汉贼不两立”的正统意识形态,也避免被围困而亡,诸葛亮决定出兵北伐。

对此,魏延主张攻长安取关中,后世有人主张先取东三郡,而诸葛亮最终的打法是出祁山攻陇西。理由有三:

1.陇西地处高原,可将关中地区风吹草动尽收眼底,出祁山道路平坦,易于行军;

2.如果进攻关中,风险太大缺乏响应,如果进攻东三郡,会破坏吴蜀联盟,导致蜀汉腹背受敌;

3.陇西地区地多马也多,是扩充军队的基础,对于夺取天下更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以史鉴今,这一战略决策和如今华为面临的“造车还是造芯”之难题十分相似。

第一,造车所面临的技术和生态环境复杂。

手机产业链中通用电子元器件占比很高,但汽车产业链则更加封闭,不同车型的参数、性能、规格匹配不同的专用零部件,供应链更加复杂;车规级相比消费级,标准要严苛得多;汽车产品开发的投资规模动辄百亿元,资金门槛很高。

如今手机厂商造车成为趋势,但尚未有一家成功。华为要造自己的车,势必要投入大量资源跨越较高的门槛。

第二,造车会扰动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猜疑链”,树敌过多。

特斯拉大部分的刹车是由德国博世供应。博世不卖车只卖零部件,稳坐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的宝座。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强调,华为坚决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期限为五年,徐直军表示是因为 “我们的文件期限只有5年,到期前再出个文件,继续不造车。”

这份决议可以看做是华为向车企发出的“安全声明”。目前华为的新能源车业务主要是传统零部件、智能解决方案以及智选车,希望建立起和几家车企的合作生态,将华为发展成一级供应商。

但如果华为造车,使用了华为解决方案的车企如何与华为的汽车品牌公平竞争?会不会随时被华为从技术和供应上卡脖子?

华为的动作越接近造车,车企的猜疑就会越大,业内选择不合作的就会越多,华为的退路也就越少。

第三,造车能赚钱,但长远来看,芯片才是华为必须拿下的终极武器。

目前,美国仍垄断着很多半导体关键环节,国内第三方芯片代工厂如中芯国际、华虹等,仍无法向华为或海思设计的芯片提供代工服务。

孤立无援之下,自力更生,建造出一条非美化的独立自主的芯片产业链,可能是华为摆脱芯片桎梏的唯一出路。

颇值得玩味的是,华为在三月发出了徐直军在2月底关于“EDA产业链国产化”的讲话内容,正与当时声势浩大的“华为造车”声浪处于同一时间。发布时间之玄妙,令人遐想。而EDA牵涉芯片产业链之广,也是一发而动全身。

可以说,芯片正是当下华为的“陇西”,必须全力攻下,华为的内外环境可能在上帝视角看来,已不容许分兵冒险,更不容许有人“大意失街亭”。

       原文标题 : 造车还是造芯?三星与华为的“关陇时刻”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