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A大甩卖,解除限购也没什么用

路咖汽车
关注

解除限购,也不能明显带动销量了?

长期以来,每当有专家提议“解除某地的汽车限购、松动汽车限购”消息时,总能引发不小的反响和互动。以至于,如果没有2022年上海的PHEV政策即将结束,没有2023年广州的送粤A牌,还真就信了网络里的热情。

实际上,对如今的刚需人群来说,上述两地的政策,其实已经是对政策进行了松动。当然,也会有很多其他的观点,比如说“要送牌就所有品牌都送”,再比如“不能只限定某一种车型能免除限购,因为自己用不到”。这些说法,如果只站在广州消费者的角度,其实就是抬杠。

解除限购是否能够明显的带动汽车销量,这个答案,要根据不同城市的限购政策与状况来看。

比如,以广州进行分析,送粤A蓝牌的效果有限,其实更多与2个因素有关。一是,粤A蓝牌本身的限购门槛并不高,广州市今年1-3月的拍牌价格均在1.5万元以内,4月的1.7万元则是相对高位。而这种价格,不论是比起上海的10万/块均价,或者是北京的只摇不拍,是引导性限购。

第二个原因则是,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广东本身就已经成为了新能源的流行地,也因此粤A蓝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实打实的在下降。

另外,2组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时,广州市新能源汽车销量12.2万辆,年度渗透率超过40%(全年卖出的新车里,超40%是新能源车),2022年,广州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进一步增长至17.1万辆。

所以综上,广州的送粤A蓝牌,对汽车销量起到的销量相对有限,也就可见一斑了。

而至于全国其他地区,如果对限购政策松动,或者取消,有多少效果,那就是另一个话题。

如,贵阳在2019年时放开汽车限购,中信证券对其的预测是,600万人的常住人口,城区人口约330万,有望释放10万台汽车销量增量。不过,最终的结果是反应没有特别热烈。在经济观察网2019年对此事件的调查中,随机采访路人的答案更多是“买车的早就买了”,以及经销商的“不知道客户去哪儿了”。

不过,贵阳的情况并不具备特别大的典型性。从摇号中签率来看,贵阳解除限购前的2个月(2019年7月),整体销量1.26万辆,中签率约1:2。而彼时北京的中签率为2622:1,2021年时,这一数据变为1:3120。

而上海,中签率在近几年则因为参拍人数的不断减少,在上升,目前已经到了接近10%,即1:10。

那么,结合2019年解除限购的贵阳、2022年的上海、2023年赠送粤A蓝牌的广州,三个案例分别能反映出的是,消费力相对较低/人口较少的限购城市,可挖掘的消费潜力不大;

另外,对消费力不错的一线城市来说,如果号牌是可以用钱来解决的,如果钱的数额比较低,那其实取消限购本身能刺激到的销量增长很有限。即便是钱的金额较大,但因为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总能在限购面前拥有豁免权,于是随着新能源车市的火箭式增长,也就直接让传统燃油车的限购变得不值一提。

一条路走不通,那就换另一条路好了,尤其另一条路的发展还是很快,这其实就是很多上海、广州消费者的内核思维。

那么,沿着这个逻辑仔细分析下来,显然只有北京解除汽车限购能刺激到汽车销量了。

“北京要是解开限购,我先买几辆。”身边同事朋友总有这种发言,显然是做不得数。因为,道路/停车/市政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

2019年,北京市新车交易量超67万辆(亚市数据),机动车保有量636.5万辆;

2020年,北京市汽车销量超56万辆(达示数据),机动车保有量657万辆;

2021年,北京市汽车销量超58万辆(交强险数据),机动车保有量685万辆;

2022年,北京市汽车销量60.7万辆(亚市数据),机动车保有量712.8万辆。

限购状态下,北京每年的自然增长在20-30万台左右。而实际的可承载能力,2016年全市总车位427万个(市交通委数据),此后多年,正在推动路边停车位、共享停车、立体停车楼等,虽并未公布具体的数字,但大多是围绕“解决停车难”问题而推进。

所以,即便不做深度挖掘,其实也能看出,即便是解除限购,城市承载量也是有限。

写在最后

其实,随着国六B切换的政策正式落地,除了赠送粤A蓝牌之外,广东省内的汽车销售还有了很多其他新的变化。诸如,进一步击穿价格底线,且很多4S店也开启了,如果(外地用户)到店,售全国的操作。

毕竟,4S店终端要考虑的是整个资金链的话题,近几年间,资金链锻炼所导致的4S店倒闭屡见不鲜。而至于汽车限购松动能否有效拉动销量增长,如今看来,更多的是需要组合拳而不是一招鲜。

当然,解决汽车限购等等话题,并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把国六A的库存车,和刚刚给到了半年缓冲期的RDE仅监测车型快速处理出去,因为,砸在手里是小。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国六A大甩卖,解除限购也没什么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