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高难度开局
造车本就不易,遑论跨界造车。
余承东似乎正在改变“炮仗”形象,构建靠谱形象,“吊打特斯拉、新势力”“遥遥领先”“超越百万豪车”……今年下半年,他开始慎用这类词语。有分析认为,这或许与问界市场下滑表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调侃:“听到老余讲,问界M7要超越百万豪车的体验,我心里就拼命地看周边,估计很快都是鞋子扔上来,我心里也想把这个鞋子扔上来了,下次我等老余讲第三款车的时候,看他用什么形容词。”
7月初,余承东在问界M7改款车型上市前,与渠道商、供应商做了一次交流。当被问到如何看待问界的销量时,他首次正面回应了该问题:“销量只是某一发展阶段的结果,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过去一年多,问界成为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时也因为经验不足和阅历不够,走了一些弯路。这个时候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要有定力,坚持做极致的产品。明天的能力是基于现有的技术积累,始终保持研发高投入。”
接下来,问界会快速改进,今年会在零售、服务、交付等领域全面优化,同时优化机制,增加门店暗访等手段,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余承东也更加谨慎了。在交流会上,有人提到,李想自曝,理想ONE曾被问界M7打残,让理想亏了十几亿。对此,他只是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卷才刚刚开始,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他开始正视对手。有媒体报道,7月初,问界M7发布会前晚,余承东穿着凉拖,在深圳前海理想卓悦体验店体验理想新品L9,在现场仔细研究四十多分钟后,“笑嘻嘻在走了”。
余承东态度的转变,反映出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问界后劲不足问题上,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分析认为,主要是今年问界产品未能与竞品拉开差距。疫情期间,问界凭借优秀的人机交互能力,俘获大批消费者芳心。但在后疫情时代,车企芯片问题得到解决,此方面各家水平参差度越来越小,问界优势被大力削减。
6月中旬,在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余承东表示,华为最好的技术集中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他认为智能驾驶的难度要远远高于智能座舱,“这方面我们投入巨大,华为在车BU端将70%到80%的研发经历和费用都投入在智能驾驶领域”。
但华为的这一卖点,越来越难以做成差异化优势。当新能源消费狂潮回归理性,消费者对实用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多家行业机构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智能化是中国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但在智能化配置普遍搭载、特点趋同的2023年,消费者更看重续航、安全等实用因素,智能化不再成为购车首选。
问界的困局,也是小米汽车和集度的难点。对于小米、百度、华为而言,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光环有时间限制,如果他们不能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车型,那么高光时刻将会昙花一现。
雷军曾说过,第一款小米汽车价格区间为10万~30万元。近期,疑似小米汽车铭牌的电池包参数在网上曝光,额定电压726.7V,额定容量139Ah,电池包容量101kWh,重642kg。
不少业内人士以此推断,小米首款车或支持800V高压快充。按照现行电池容量,超过100kWh的已上市电动车售价都在30万元以上。从曝光的路试车谍照来看,小米汽车首款车为四门轿跑。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首款车定位在中高端。而集度的ROBO-01定位为一款中大型SUV,竞争对手无疑将是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ROBO-01探月限定版39.98万元的售价,也注定ROBO-01不会是一款低端车。
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中大型纯电SUV市场,还是中型或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今年已经卷出新高度,主流新能源品牌都在上述细分市场有所布局,新势力有蔚小理等,自主车企有埃安、飞凡、长安等,合资有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
小米汽车和集度还将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消费者购车需求不旺。加上资本市场投资新能源车企的收缩势头,“他们都面临高难度开局,能否成功尚需努力,”张君毅说道。
回顾百年汽车发展史,不断有企业加入造车行列,其面临的市场压力各不相同。就新能源汽车而言,国内最早抓住风口的“蔚小理”等新势力,第一款车上市时,鲜有直接的竞品。不过,形势发展到现在,市场情况大有不同,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在打造新汽车。
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车和集度的产品既要特别贴近用户需求,又必须给出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足够明显的差异化,才有机会在市场分得一杯羹。
这又是新的难题。
原文标题 : 谁还在等小米、百度和华为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