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命卖电车,赔钱赚吆喝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竞争是残酷的,未来是光明的。因此,咬碎了牙,也得熬下去……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靳鹏辉

昨天,在一场突然的倾盆大雨中,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成都车展,正式拉开了帷幕。

129个品牌,近1600辆新车齐聚蓉城。乍一看,的确能够称得上热闹非凡,好似也从侧面反映着中国车市的欣欣向荣。可望向更深处,背后的心酸或许只有每一位参与者自己明白。

实际上,从大约一周前陆陆续续的媒体邀约开始,明显感受到了一丝丝异样。汇总而言,“没活硬整”、“拮据硬上”的车企越来越多。

当然,站在它们的角度不难理解,舞台摆在那里,所以想尽办法也要站上去,尤其是身处竞争愈发残酷的2023年,至少要向外界证明“我还安好”。

可更大的问题在于,有时候强行翩翩起舞,反而会彻底“露怯”。

如果说4月结束的上海车展,为新能源转型奠定了不可逆转的主基调,那么9月举行的成都车展,更像是一次针对大家具体表现的阶段性“验收”。

结果,喜忧参半。

对于寥寥几家强者而言,良性循环正在渐渐形成。对于更多弱者而言,还是在东碰西撞的不断试错。

换言之,现在的中国车市,已经陷入到“大乱斗”阶段,每一个维度都在进行重塑。许多人无暇顾及怎样获利,拼尽全力留在牌桌上才是最关键的。不然,日后关于未来的一切讨论,都将与它们无关。

也恰恰基于上述背景,位于“西博城”内,见证了太多惊呼的瞬间,“定这样一份价格,真的能赚钱吗?”

而我更想说的是,就像今天文章标题写到的,“拿命卖电车,赔钱赚吆喝”将会成为接下来中国车市的常态。2023年剩余日子如此,2024年还会愈演愈烈。至于何时才能有所好转?没有谁能够给出确切节点。

因此,咬碎了牙,也得熬下去。

越来越诱人的“蛋糕”

“压力大吗?”

“大呀,怎么不大,最近可能是我入行小十年最忙的一段日子,甚至会连续出差一个月,家里人都有怨言了。”

“有意义吗?”

“虽然卷,但至少身处一个还算朝阳的行业里,已经比很多人很幸运了。”

绝不是杜撰,本段开篇的一段对话,就发生在成都车展,与某位新势力造车员工的聊天。而他的反馈,更像是一种典型“缩影”。

不可否认,过去这半年,强度之高、密度之大、节奏之快,足以载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史册”。无论车企也好,供应商也罢,甚至媒体,每一位局中人的固有观念与知识架构,可以说都在疯狂迭代。

还不相信?

那就请去129个品牌的展台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它们都在谈论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会发现,没有太多意外,几乎所有的“C位”都在被一辆辆“绿牌”所占据,大家真正感兴趣与讨论的话题,也从传统三大件变成了三电、智舱、智驾。

顺势,新的问题随之涌现:究竟为了什么?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为了越来越诱人的“蛋糕”。作为论据,结合乘联会公布的成绩单,1-7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达到427.9万辆,同比增长41.2%。

按照目前的趋势,全年预计将达到850万辆左右,反观狭义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350万辆,简单换算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突破36%。

毫无疑问,两个令人兴奋的数字不会说谎。

明年,不出太大意外,如果中国车市继续维持着约2400万辆的规模,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与渗透率分别突破1200万辆与50%,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后年,身为“领头羊”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已经给出了属于他的期许,渗透率将达到60%,那就是1440万辆。

至于大后年、大大后年以及更远的未来,更加令人期待。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车市必将逐渐完成全面电动化的彻底变革。

当然,本届车展前夕,走在成都的街头上,明显发现“绿牌”的能见度,比365天之前还要夸张,尤其是位于这样一座没有限购政策的城市。

从终端数据来看,前年成都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2万辆,居于全国第6,紧随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之后。

去年凭借16.4万辆的优异成绩,超过北京挺进第5。今年前7个月销量则达到11.3万辆,继续稳居前5,渗透率也逼近36%。

毫无疑问,“蓉城”人民对于新能源车的偏爱,真的远远超出想象。

趋势背后唯一的解释,无外乎: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的综合产品力已经实现阶段性的反超,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赞成票”。

相比曾经槽点颇多的“电动爹”,如今无论三电的成熟度,智舱与智驾的体验,还是续航与能耗表现,包括销售体系、补能体系、服务体系的便利性,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跃升。

而结合整个大盘的增速与细分市场的状态,相信大多读者都能愈发深切感触到,眼下中国车市这般内卷究竟为了什么。

毕竟,越来越诱人的“蛋糕”放在那里,谁又会拒绝咬一口的机会?也恰恰因为如此,本届成都车展各个品牌才会纷纷“拿命卖电车,赔钱赚吆喝”。

即便继续透支,也得坚持下去。

越来越坚定的“铁律”

本段开篇,首先想要分享一则不可思议的消息。

北京时间8月21晚,在中国车市大打特打“价格战”的背景下,新势力造车高合却十分“头铁”的宣布,旗下第三款量产车型HiPhi Y将于9月起上涨官方售价,而它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奇葩”,竟然是由于订单情况太好。

面对如此情景,除了感到一头雾水,更加觉得这波“反向操作”实在有些愚蠢。试问,就连比亚迪、特斯拉两位“大魔王”都必须选择放低身段,投入到一片红海之中,高合又有什么资本置身事外?

本届成都车展,路过它的展台,匆匆望去可以说没有太多吸引力可言。当然,与之类似,人气“冷清”的品牌绝不止高合一家。

反观几家日系车企,最大“痛点”依旧集中在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请问各位电动化的诚意与进展究竟在哪里?”

相比之下,身处中国车市,几乎所有韩系、法系、美系车企的生存状态,同样不容乐观,尤其是身处全新赛道,与传统燃油车时代差异巨大的玩法与规则,令它们难以适从。

不可否认,本届成都车展,许多合资品牌努力了,却连一个水花都没有扬起。这种深深的无可奈何之感,才是真正可怕的东西。

而这之中,同样包括着以BBA与大众为首的德系车企。

虽然凭借足够深厚的底蕴与口碑,以及算是清醒自知的及时调整,好似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但想要恢复传统燃油车时代的那种绝对的竞争力,显然还远远不够。

从展台的热度,便能窥探一二。

至于自主品牌,可以说才是本届成都车展真正的主角,大家通过实际行动,催生出几条越来越坚定的“铁律”。

譬如,一年前还是屈指可数几款高端纯电车型,才配拥有的800V高压架构,今年已经下探到了20万元级别的产品之上。关于它,几乎每一家中国车企都在大谈特谈规划与落地。

由此可以想象,明年同期又将是怎样一番“盛世”:没有采用800V高压架构的新车,甚至不好意思大张旗鼓的兜售。

譬如,所有的插电混动车型,得益于成本的进一步优化,已经做到了与同级别传统燃油车平价甚至更低,并且在动力电池容量上还在疯狂堆叠。

过去,你肯定无法想象,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能够做到200公里,但现在已然成为爆款产品的及格线,无法达标终端消费者就不会买单。

譬如,无论智舱也好,智驾也罢,军备竞赛般的比拼还在不断加剧。

现在,购买一辆新能源车,如果二者的体验无法达到预期,终端消费者可能会头也不回的投入其它竞品的怀抱。

所以关于它们,一切有效内卷都是值得的。

再譬如,从本月上旬的极氪开始,到成都车展前夜的阿维塔,到昨天的诸多自主品牌,便会发现大家在“主销担当”的定价上,彻底到了拼刺刀的阶段。

今年,赚不赚钱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了,怎样囊括更多的订单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换言之,“割肉保份额”必须去做,也不得不做。

眼下,如果谁还抱有侥幸心理,存在一些所谓投机取巧的幻想,那么中国车市必然会给它一个响彻天际的“耳光”。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试图为本届成都车展做一个精炼总结,依旧想要搬出那句:“拿命卖电车,赔钱赚吆喝。”

毫无疑问,竞争是残酷的,而未来是光明的。

因此,咬碎了牙,也得熬下去,熬到弱者全部被淘汰,强者能够从容瓜分“蛋糕”的那天……

       原文标题 : 拿命卖电车,赔钱赚吆喝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