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质量,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而上述的种种,也留给了全球各国监管机构新的问题,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生长时,很多问题只能随着发展一步步解决。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一直以来紧盯着特斯拉。
按各年大事件梳理,分别为,2021年开始对特斯拉在美国涉及83万辆车的AutoPilot启动调查,2022年升级到工程分析。2023年开始,先是发布了近几年各品牌因自动驾驶系统造成的伤亡,特斯拉排在高位,今年7月,又重启调查,并将范围扩大至180万辆特斯拉在美车型,原因为涉嫌意外加速。
另外,在中国,工信部于7月末发布了《关于开展 2023 年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此通知的关键信息是,要求企业应排查不同类型动力电池系统(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等)车辆装载情况及整车动力电池使用情况;应对存在失效风险的关键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排查,包含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的运行情况等;应排查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状态、特殊状态车辆安全隐患情况。
简言之,检查三电系统与软件方面的问题,同时如发生事故,企业需及时将信息上报,并开展调查。
此举也意味着,关于新能源车的监管从最基础的检查一致性(2020年)、电池容量与寿命(2021年)、原材料制造成本(2022年),在2023年正式进化到了实际的应用层级。
而下一个重要的话题则是,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质量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按大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质量相对传统燃油车有着明显的变好。从新车故障率、二手车故障率、维修难度上,新能源车在各大报告中都能得到比燃油车更好的分数。
有几个维度的案例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包括:
1.在汽车售后市场,新能源汽车因故障率、需保养条目明显低于燃油车,无法形成民间的商业化;
2.二手车方面,尽管新能源车的贬值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远超燃油车,但各大机构给出的报告中,二手新能源车的故障率仅为燃油车的10%;
3.而且,因为OTA的存在,令真实故障率无法被测算,同时因为多数车型无需到店进行软件和硬件的更新,也就直接降低了维修难度,最终转化到消费者的认知上,感受就是新能源车的故障率比燃油车有着明显降低。
如,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的百万台召回,放在燃油车时代足够让一家车企遭遇重创,而通过软件下载打上补丁的模式,其销量依然无法阻挡。8月中国市场交付量为6.46万辆,比去年8月接近翻倍。
而特斯拉超110万辆的召回,还显示着更多的利弊。利在于,即便是车辆存在一些需要修复的问题,通过软件、代码等能力做到无感升级,这并不会影响到销量、消费者认知、股价等,但弊在于,因为它在全球市场被盯上,日后各家车企想要通过OTA避开召回,可能性已变得极低。
换言之,新能源车召回数字可能在近几年间走向2个极端,要么是数字激增,要么是越来越低。
原因为,如今OTA升级的模式已经改变,市监总局在2022年开始,2023年彻底应用的规则为,如果OTA不涉及产品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技术性能变化,车企可以备案后直接升级。
但,如果OTA升级涉及产品的性能变化,则要三备案。未来,当车辆能够实现L3级自动驾驶后,涉及自动驾驶的OTA则需要工信部进行批准后方能实施。
整体的趋势向好,不过当前对于消费者来说,当车辆遇到问题时,其面对的中间选项在慢慢减少。所谓中间选项减少,是燃油车时代如果车辆出现某故障,最大的代价不过是更换新的,就能解决。而在新能源时代里,如果车企不提供相关的软件选项,或者还没有解决方案,那从车主到4S店再到修理厂,都没什么办法。
如,2022年几家车企被爆出,在OTA之后进行锁电。再如,2023年,部分PHEV车型被车主质疑存在自启动充电行为。上述,因软件等原因,控制权存在排他性,只在车企手中。
写在最后
不过一切还好,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到现在的初期,已经开始产生了虹吸效应。头部车企们完成了销量和消费者认知的突围之后,市场格局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而在头部车企身上,当前的故障、召回数据也基本都实现了史上高位,一定程度上也能被认定为,几家车企都已经跑通了通过OTA升级快速反应的模式。
例如,从最新召回数据上看,小鹏在2023年召回的是2020年9月27日前生产的车型,原因为电机;
蔚来在2023年召回的是997辆2022年Q4生产的蔚来ET5,加了绝缘保护套后解决问题;
理想的召回则是在理想ONE时代,进入L产品序列后尚发生召回。而比亚迪最近的召回,发生在2022年7月,华为赋能的AITO问界截止目前尚未发生过召回。从比亚迪,再到特斯拉,再到一众造车新势力,召回行为在汽车行业中并不算多。
但这能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质量相比燃油车有着极大的进步么?眼前看,还不能,因为软件决定汽车内核的时代里,向极端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在同一技术逻辑的智能手机上,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了验证,而汽车显然更加复杂。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2023,新能源召回数量较2022会增加1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