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三成,电动化缓慢掣肘日产发展

车门视车
关注

“几家欢喜几家愁”,刚刚过去的“金九”期间,丰田和本田都实现了4个月来销量首次增长的成就,而日产却跌跌不休,成为了“日系三剑客”中唯一同比下滑的品牌。

数据显示,9月,日产中国终端汽车销量为63823辆,同比下滑30.68%,环比下降1.7%。今年1-9月,日产在国内市场的累计销量为546744辆,同比下滑34.75%。

月度销量和年内累计销量都表明,日产中国已经陷入了窘境。

目前,日产乘用车国产车型包括轩逸、逍客、天籁、奇骏、劲客、蓝鸟、楼兰等。其中,轩逸每月的单车销量贡献占比超过50%,在日产众多车型中是挑大梁的存在。

这也导致日产在华产品线的销量结构过于集中。相比于其他品牌,日产的销量几乎依赖于轩逸一款车型。就算它在燃油车领域还有奇峻、天籁等热门产品,却依旧无法拉动起日产中国的整体销量。

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迅猛发展,“国民神车”轩逸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其中,以比亚迪秦PLUS为首的新能源车是轩逸最大的竞争对手。

今年1-8月,轩逸累计销量约22.7万辆,对比去同期的31.1万辆,下滑了大约37%。与此同时,轩逸保持了三年的轿车市场销冠地位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比亚迪旗下的秦PLUS。

或许是感受到了“寒气”,轩逸于9月份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入门级车型低至8.06万元。但这个价格与以往轩逸的终端价格差别不大,换句话说,轩逸只是将优惠摆在了明面上,并未真正“伤筋动骨”的给予消费者优惠。

果不其然,通过日产中国公布的9月销量数据来看,轩逸的降价行为并未起到大幅拉动销量的作用。

这也说明,尽管轩逸曾经一度靠着出色的性价比力压朗逸、思域、速腾等对手,但由于它的产品力长期以来并没有过多提升,再加上如今新能源车型的强势入局,轩逸在轿车市场已经不那么“吃香”了。

要知道,新能源车才是未来车市的主人公。对于销量接连下滑的日产来说,推动电气化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目前,日产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包括启辰大V DD-i超混动、超混电驱奇骏、超混电驱轩逸、轩逸·电驱版e-POWER以及纯电车型ARIYA艾睿雅。

几款车型中,电驱版轩逸是今年市场表现最好的新能源车型,上半年实现了6000辆的销量。

不过,虽然电驱版轩逸和比亚迪秦一样同属电动化产品,但e-POWER车型采用的是小电池,并不能充电,也无法实现国内插混车型达到的“短途用电、长途用油”。

另外,电驱版轩逸还不能上绿牌,且降价后的价格仍然比秦PLUS DM-i高出近2万。这样一来,电驱版轩逸的性价比大打折扣,在销量表现上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而日产唯一一款纯电车型艾睿雅,上半年的销量分别为67辆、64辆、329辆、495辆、297辆和102辆,且从去年9月上市以来单月销量从未超过500辆。

今年7月,艾睿雅身怀6万元钜惠焕新上市,并将起售价拉低到了19.99万元,但这个价格区间内依旧有宋PLUS EV、纯电版深蓝S7等自主品牌强敌环伺,艾睿雅想要突围,困难重重。

更不要说,大众ID.4 CROZZ、别克E4等合资品牌也纷纷下场降价,这让艾睿雅稍微挽回的一点优势再次荡然无存。

7-8月份,艾睿雅的单月销量分别为115辆和106辆。显然,日产自以为极具诱惑力的定价还是没能吸引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

如今,日产中国在新能源赛道的转型速度过于缓慢,这也让它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面临着更加危险的境地。

特别是,日产中国现在仅靠轩逸一款车型苦苦支撑销量,而轩逸的立足之道也依赖低价,这导致轩逸以及日产中国抵抗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如果日产中国迟迟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产品,其销量或许将面临再度下滑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原文标题 : 销量下滑三成 电动化缓慢掣肘日产发展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