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作为长城与宝马的“儿子”,光束汽车想要争一口气。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靳鹏辉
光束汽车获得独立生产资质,电动MINI终于要来了。
几天前,光束汽车与蔚来汽车一同出现在了工信部公示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8批)拟发布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中,企业信息备注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
而当人们的注意力,全都被蔚来终于“扣掉江淮标”所吸引时,殊不知,光束汽车独立生产资质的获得,对于这家筹备5年之久的新合资公司来说,意义非凡。
光束汽车是宝马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2018年,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共同签署了合资协议,在中国成立一家股比为50:50的新合资企业,用以生产电动MINI。
长城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魏建军表示:“这份协议的签署,开启了中德企业合作的新篇章。”
而宝马集团研发董事傅乐希(Klaus Fr?hlich)则声称:“通过合资合作,两家公司的优势和专长能够很好地互补。”
就这样,一家全新的合资汽车品牌——光束汽车,应运而生。而今,5年过去了,光束汽车几经周折,终于成型,即将开门“做生意”。
光束汽车慢不慢?与老对手smart相比,电动MINI的到来,属实晚了不少。至于为什么这么慢?原因有很多。
首先,光束汽车采用的是“合资不合营”模式,即共同研发、生产汽车,产品按照品牌分别进入宝马和长城汽车各自的服务网络进行销售。如此开创先河的合作方式,往往就会遇到阻碍。
其次,值得注意的一点,光束汽车是先成立,后商讨的合作细节。这也就意味着,长城和宝马双方各自的想法,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达成一致。
此前,就曾有外媒报道,双方合作的项目出现了变故,谈判陷入僵局。
好消息是,光束汽车除了获得生产资质外,也有了更多的实质性进展。
今年9月,宝马集团官方宣布,下一代MINI纯电动车型计划在2024年正式推出,光束汽车将成为其全球首产地和主要出口基地。
10月15日,国产全新MINI纯电动车型在光束汽车工厂正式量产下线,但首批SOP(小批量生产)车型仅供出口。
姗姗来迟的电动MINI,虽然已经到了冲刺上市的阶段,但必须承认,无论是与老对手smart的竞争,还是与极氪X,以及兄弟品牌欧拉的角力,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MINI品牌战略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必须实现在中国生产纯电动MINI汽车,这是MINI品牌迈向电动化的重要步骤。”
宝马官方十分看重中国市场,以及中国电动化的土壤,包括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所以毫不夸张地说,MINI品牌迈向电动化,中国市场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内卷成性,各大车企之间,不仅仅开始卷价格,还在卷产品、卷智能化,甚至是卷用户认可度。
按照规划,下一代纯电动MINI车型有两款:一款全新的三门MINI Cooper,一款全新的MINI紧凑型跨界车。两款车计划在光束汽车工厂相继投产,于2024年供应国际和国内市场。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竞争环境如此激烈,电动MINI凭什么后来居上?
仔细对比,其实微型车的细分市场并不好过,五菱MINI EV所引起的风潮,基本消耗殆尽。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电动微型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只有30.0万辆,同比大跌42.1%,是所有级别乘用车市场上,跌幅最大的细分市场。
而且与潮流小车不甚相同,电动MINI、smart等所涉足的赛道,往往被认作是轻奢豪华,换句接地气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小贵”。在消费者需求缩水、经济大环境疲软的现在,这一细分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电动MINI能够在智能化和产品力方面,领先相关竞品一大截?亦或是,在长城助力下,电动MINI可以极大限度地削减成本,卖得超乎想象的便宜?
问题很多,但市场对光束汽车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原文标题 : 光束汽车,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