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为什么不能标配?

赛博汽车
关注

03

如何降本NOA?

尽管困难,但“标配”是高阶智驾发展的必然目标。因为随着数据驱动成为业内的技术共识,渗透进60%的主流市场是获取数据,推动高阶智驾从能用到好用的必由之路。

下半年,高阶智驾系统“千元机”的出现,已经反应了行业内的渴求。“降本真的是很难,疫情期间开始,(降本)压力就逐层传递到供应商,也传递到二级供应商。”董小航表示。

首先,当然是规模化。在董小航看来,NOA系统直接的BOM成本与系统要求、规模量纲、技术平台和生产效率直接相关。“和手机制造、家电业没有什么不同。平台化,走量,就可以降本。”

“1万(辆配套)到100万(辆配套)估计整体的降本至少应该得有20%左右硬件成本的降本。”吕鹏表示。

但100万辆绝非易事。中汽协预测,今年中国乘用车销售2380万辆,按照高速NOA渗透率10%计算,也仅为238万辆,分摊到各个玩家、系统平台头上,量还少得可怜。

不过在规模化上量之前,技术进步能够为硬件降本提供一些帮助。

其一是单位算力成本。

随着智驾算法中,AI模型的占比越来越多,系统对AI算力的需求增高,而对CPU类规则算力的需求下降。过去几年,芯片架构设计、先进制程都提高了AI算力密度,而且数据中心和端侧对大算力芯片的需求加大导致的规模化,推动单位AI算力成本大幅下降。相比而言,CPU算力则没有这样的降本过程。

地平线征程6的单片算力达到560Tops,相比征程5增加了4.37倍。

其二是感知和域控硬件成本。

例如轻舟的11V方案可以“减肥”成为7V方案,将通常只在泊车功能使用的鱼眼镜头在行车上复用,以降本。此外,同样是单征程5方案,轻舟落地的高速NOA使用BEV感知技术提升了系统应对截断、遮挡场景的表现。与此同时,“芯片的选型,芯片本身是液冷还是被动散热,甚至供应商供应链的能力,也会影响到成本。”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TO侯聪表示。

系统平台技术和工程化能力,是NOA系统提升表现和降低成本的两大推动力量。

系统平台技术不仅包括终端熟悉的纯视觉、多模态融合,大模型、小模型,神经网络、规则算法等技术路线选型,还包括研发组织效率和技术创新性,是智驾供应商的全栈能力的体现。

其中,技术路线选型是技术也是艺术。“很多时候,技术领袖需要凭借一点儿行业直觉去做选择路线,关键是要(把所选技术路线)做好了”董小航表示。组织级效率是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的反映。

技术创新性则是降低系统”成长“成本的关键。

包括软件架构上的创新。东软睿驰在近期发布了openVOC开放技术框架,不仅软硬解耦,而且实现了软软解耦,将AI、车控、车云、大数据等过去交织在一起的软件模块进行清晰得切割,推动各方技术力量在框架内从事自己擅长的部分,发挥上层应用的创造性。从结果来看,功能开发周期缩短50%,解决超过80%的工程化任务。

包括高效数据闭环的建设:包括快速的数据采集/挖掘能力,自动化标注能力,有效的数据分类分布,只基于变量的训练方法,快速部署量化上车,部署后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的评测手段。

据《赛博汽车》了解,目前行业内头部智驾玩家,都拥有上亿元投资的数据中心。特斯拉正是在海量实车数据和高效数据闭环的推动下,能够仅用8颗200万像素摄像头和144Tops算力(HW3.0)探索城市NOA。

工程化能力,则决定了系统平台要花多大”代价“上车。

其一方面取决于系统平台的适用性、完整性、可复用性。

高适用性的平台,在打造时便对主流芯片和外围传感器进行过底层适配,上车时不会受制于车企的不同硬件选型;

高完整性的平台,在首次适配时便进行最大化的调通。例如芯片本身支持十路摄像头,便将十路全部调通。如果首次只调通了五路,需要落地七路时,就需要完全重调底层通讯机制,基本等于推翻重来;

高复用性的平台云端模型将非常完整,覆盖各类功能所需,上车时只需要根据不同场景需求采用不同的编译和剪枝策略,只需要调整输入输出部分,便可适应新的项目。

另一方面,则看玩家自己的经验本身。

看玩家自己的量产经验。低、中、高阶功能是否都做过;对目前市面上已有或自己所用芯片工具链、底层安全机制,算法支持的情况的理解程度。“它是可以让你的工程化少走弯路的,一旦工程化走弯路,它的代价会非常之大。”董小航表示,没平台项目的积累要比有积累的,多出2-3倍的工作量。

例如东软睿驰作为国内首批在SOA架构上智驾功能量产的供应商,在如何提高性能、降低负载和延迟,提高原子服务的丰富、保证其合理性和性能等方面,就进行了非常多的探索。”我们这个平台复用到第二个SOA架构的项目时,进展就非常顺利了。“董小航表示。

这种经验优势,甚至可以细化到具体的感知硬件。侯聪表示,轻舟之所以能够做前融合算法,其在L4级阶段积累的经验非常重要。”前融合主要的难度是传感器中的时空同步要做好,标定的精度,触发机制上,保证不同的传感器同时看到同一个物体。主要是传感器上的配置要做的足够好,技术本身并不是很难。”

侯聪表示:“要配置好传感器,就需要对其非常熟悉。相机是怎么一行一行曝光的,每一行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如果做运动补偿等等。我们早就将将这些摸得很透。”

04

技术进步没有捷径

从技术收敛到系统降本,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NOA”,实际上还在早期的蓝海阶段。

董小航认为,目前中等水平以上的供应商,无论是纯视觉,还是异构融合的高阶智驾方案都可以做,“但到底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有多少传感器,接管率多少?系统的评判维度是什么?究竟是选择是在配置单上有个功能名目就算及格,还是给消费者以惊艳?这是不同的要求。”

在他看来,自1999块的小米手机横空出世以来,近十年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强,销量快速增长,但并没有出现比2000元低很多的价格。反观自动驾驶领域更加复杂,仍在探索中的NOA产品,其大幅降本和广泛普及,也势必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在受访者看来,高速NOA有望在一两年之内,大批进入15-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内。未来三年,有望实现30-40%的降本。

究其原因,高速NOA在性能表现上,已接近好用的状态。软件能力提升推动硬件需求下降、技术方向和性能要求开始收敛和同质化带动定制化成本的下降、产业内开始形成生态协同,以规模化降低系统价格。

而城市NOA还远未到收敛期。

例如受访者普遍认为100TOPS左右的算力,便能够实现较好的高速NOA性能表现。而城市NOA数百到上千TOPS算力,都有可能;传感器方面,激光雷达或4D毫米波等强点云的传感器,被认为是城市场景中尚难取消的一部分;算法上,除了目前的BEV和Transformer,GPT等大模型是否要进入车端,也在被讨论。

因此,未来两年内,城市NOA还仍会集中在30万元及以上车型进行适配。

--END--

       原文标题 : NOA为什么不能标配?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