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车企加快了海外收购、投资并购、海外建厂步伐,注重本地化生产、运营能力建设,由单纯的“出口贸易”向“海外经营”转型,朝着全球化发展更进一步。
在欧洲市场,地处欧洲中部内陆地区的欧盟成员国匈牙利,成为不少中国汽车制造商及产业链供应商的共同选择。匈牙利是第一个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欧盟国家,且与欧盟、加拿大、韩国等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协定为匈牙利的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竞争优势。
2023年12月22日,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而早在2022年8月13日,动力电池全球巨头宁德时代便公告披露,拟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建设电池产业基地,这意味着,宁德时代海外第二大基地,落户匈牙利。“宁王”的官宣带动了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纷纷落子匈牙利,亿纬锂能、欣旺达、恩捷股份、华友钴业、杭可科技接连宣布将在匈牙利进行产业布局与投资。
对此,王洪浩分析说,“匈牙利比较类似于欧洲的合肥,地处中部,本土没有汽车品牌,劳动力密集且便宜,又有奥匈帝国的制造业基础,所以能够吸引到宝马、大众等汽车品牌在匈牙利布局建厂。在国际关系上,匈牙利与中国比较友好,所以可以被视为中国车企进驻欧洲的桥头堡。”
匈牙利
而在东南亚市场,有“东方底特律”之称的泰国,也成为中国车企的布局重点。
对此,长期关注泰国市场的王洪浩告诉霞光社:“在中东、南美等许多国家,我们都是以直接贸易而非自主建厂的方式来带动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但泰国是大量中国车企集中建厂的国家。泰国本身也是一个汽车强国,每年海外出口达100多万辆;此外,泰国的对华政策也相对友好,最近中泰实现全面免签就是一个例证。”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泰国逐渐发展为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这得益于泰国政府为鼓励本国汽车产业发展而采用的投资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变革的此次浪潮中,泰国更是大刀阔斧地推出鼓励政策,力保本国在新能源时代也能稳坐“东盟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位置。
2022 年 2 月 15 日,泰国政府批准了2022 年到 2025 年针对电动汽车推出“30@30”政策,旨在实现“到2030年电动汽车在全国汽车生产总量中占比30%”的目标。
这一政策分为两阶段:在头两年(2022-2023年),泰国政府计划通过免除或减少进口关税和消费税,来促进电动汽车进口,进而培养国民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习惯;在接下来的两年(2024年-2025年),泰国政府将减少或免除整车进口的关税优惠,但同时保持降低消费税税率等其他激励措施,来促进国产电动汽车的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进口汽车的成本高于本地生产的车辆,进而鼓励各国车企将生产供应链转移到泰国,并进行车辆制造与出口。
“这次泰国车展,参展的中国汽车品牌有长城、比亚迪、哪吒、上汽旗下的MG、广汽、长安、五菱、吉利旗下的路特斯,这些车企都有在泰国建厂的计划或者已经在泰国建厂,在泰国深度布局的中国车企数量已经超过日本。未来泰国可以作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辐射到欧盟和东盟国家。”王洪浩说。
全球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2023年1月发布的《中国车企出海白皮书》中谈到,一流车企品牌普遍遵循“非主流市场试水、主流市场扎根、非主流市场辐射”的发展路径。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为例,其在挑选的试点或重点发展国家采取强定力、深扎根、多投入的战略,通过穿透目标国家后逐步辐射周边国家,由深至广实现全球化覆盖。
因此,中国车企在海外重点国家的本地化转型,是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
日本汽车领域知名专家中西孝树,在其所著《CASE革命:2030智能汽车时代》一书中谈到,随着互联网与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一遇的大变革——CASE革命。所谓CASE,就是网联化(Connected)、智能化(Autonomous)、共享化(Shared&Service)和电动化(Electric)。
这四大发展趋势,正深刻影响着转型中的汽车产业,和与之相关的各个产业。
“中国车企的发展战略不是用新能源汽车占据整个市场,而是凭借电池的竞争力位居世界第一。搭载廉价电池的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能够有效地控制电动内燃机,将会压制住少量电池高耗油的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竞争力。”中西孝树在书中如是说。
如今,欧美、日韩传统老牌车企正在面临转型困境,中国车企的发展路径,却代表了汽车发展的大势所趋。虽然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征程道阻且长,但如果能够保持技术领先、加速产业迭代,必将迎来中国车企全球化拓展的大机遇。
原文标题 : 2023新能源车企的海外战事:扩张、困境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