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024 年 2 月 26 日,MWC 2024在巴塞罗那正式开幕,雷科技报道团已经来到现场。展会现场聚集大量大家耳熟能详的硬件、软件与行业供应商,参展商也不负众望,先后在MWC上为大家带来站在移动产业最尖端的产品。
MWC24虽然和汽车没有太多直接关联,但如今的汽车逐渐向「智能终端」靠拢。加入造车大队的科技公司,又或者是为智能汽车提供解决方案的,未来都将是MWC展会的主角之一。显然,新时代的智能汽车,已经具备了向MWC渗透的条件。
不久的将来,智能汽车也能够作为大件的数码产品,站上MWC展台。
那么,作为MWC24的举办地点,巴塞罗那当地的新能源汽车是否同样丰富多样?除了MWC24会场中的新技术、新品,我们的小伙伴还在会场周边,对当地汽车的现状进行了观察。
「电比油少」,巴塞罗那不是新能源车「主会场」
比起日渐沸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MWC24举办地巴塞罗那就显得冷清。
巴塞罗那街道的新能源车含量很低,说是「稀客」也不为过。前去参加MWC的同事表示,这几天看见的新能源车不多,有奔驰的纯电旗舰EQS、特斯拉Model Y,以及一辆疑似宜家的SAICMOTOR纯电货运车,车上还印有类似「100%纯电」之类的标语,简直不要太环保。
他说,想要在路上看到一辆新能源车,难度还挺高。
SAICMOTOR就是上汽集团的英译,这辆纯电宜家货运车出自中国之手。小通查了一下,这款车型在国内有对应的版本,是上汽大通旗下的「EV30」,动力总成有100kW,CLTC综合续航为261公里,算是很常见的纯电拉货车。
宜家家居曾宣布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中就包括用纯电动的车辆或船舶,代替现有的运输工具。这辆来自上汽集团的纯电轻货车,大概是宜家节能减排的一种体现,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的缩影。除此之外,MWC会场附近几乎没有出现更多的国产自主品牌的电车了。
他们还带来一些新的发现,比如这辆造型独特的SUV。
它也是一辆电动车,只不过品牌在大家看来可能有些陌生。据小通了解,这是CUPRA旗下的纯电紧凑SUV「Cupra Born」,和大众的ID.3是「同门姊妹」。
CUPRA源自西班牙汽车制造商西雅特,同属大众集团旗下,算得上是本土品牌。不过该车企的车型并非在西班牙本土生产,而是在中国安徽的大众合资工厂下线,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MEB工厂,生产的都是纯电平台的新能源汽车。
CUPRA在去年慕尼黑车展上还展出了一款名为「Tavascan」的纯电中型SUV,同样是基于MEB平台打造,今年有机会上市。
从产地来看,CUPRA也算是「国产车」吧。
这两天同事们外出基本靠打车,小通得知,他们打到的多数是丰田卡罗拉、普锐斯等油电混合车型。打车App上虽然有电动车这一特殊分类,但他们表示经常打不到车,为数不多的就是有一次打到了特斯拉Model S。
总的来说,巴塞罗那的新能源车就像春节期间的广州,没什么生气,路上大多数都是类似MINI一样的紧凑两厢车,还有装载能力强的轻客车,而且部分车的年龄比我们都要大,整个汽车市场处于待激活的状态。
国产电车成MWC「大明星」
来到MWC会场当中,虽说是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但汽车的「戏份」越来越多。
在未来,汽车是「可移动的智能终端」,汇聚AI、智能、通讯三个领域的高新技术,某种程度上也符合MWC大会的「精神」。智能汽车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它还承载了我们对信息娱乐等更多的需求。
AI的加入极大增强了汽车的智能化属性,以现阶段的AI水平,汽车可以实现接近0接管的智能辅助驾驶,在智能座舱中,又赋予了用户更具有「呼吸感」的智能交互。用理想的话来说,就是把车变成自己的「家庭成员」。
会场中,参展商们展示了各种新奇的概念车,比如雷诺展望纯电未来的概念车H1stVISION。此外,宝马也展示了最新款的纯电车型i5 M60。在新车当中,宝马不仅给了「彩电大沙发」,给用上了最新的车载信息系统,确实要在MWC上继续秀肌肉。
与此同时,小米也在MWC展会上秀出了万众瞩目的首款纯电车型SU7。
现场围观小米SU7的人不在少数,许多人对这辆外形炫酷,出自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电动汽车投来好奇的眼光。
不过,小米SU7当前只能看个外形,车内的智能座舱还无法对外开放体验。好奇归好奇,小米汽车站在展区「C位」,首要目的还是获得更多的曝光,刷新海外对中国汽车的印象。
小通相信,国产新能源车不断「刷脸」海外,冲出海外之后,外地市场有了更多新能源选择。随着充电配套跟进,新能源车普及也只是时间问题。
补能难,是电车在海外的「症结」
小通认为,巴塞罗那新能源车稀缺不是偶然,正是充电网络缺失引发的结果。
据了解,巴塞罗那当地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仅有1000个左右,先不说分布如何,充电桩基数实在是太少。
按照其城市发展目标,2023年底建成1000个公共充电桩,2024年再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和需求量进行充电桩后续建设。
我们的同事在当地发现,公共快充桩普遍只有50kW的功率,还没什么人在用。
当地充电的费用也不便宜,费用大概在0.24欧元/千瓦时-0.36欧元/千瓦时之间,并且有严格的充电时间限制,最长的在120分钟内,超出部分则按照分钟计算额外费用,类似于国内充电站的超时占位费。
换算下来,当地的超快充收费大概是2.8元/千瓦时,比加油便宜,但相比我们国内的充电费用更高,而且功率也只有50kW,不太够看。
西班牙是欧洲电动汽车购买率最低的国家,充电难的现实摆在眼前。想要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良好的充电基础设施必不可少。
很显然,电动车在当地「水土不服」,补能效率低下,充电费用高是主要原因。再加上纯电车型价格普遍偏高,促进当地居民换车的说服力不大,所以燃油车仍然占据大头。不过,混合动力车型的在当地或许比较吃香,补能不受充电网络限制,成本更低,也带有节油的「功效」。
电车的未来,是更快、更多的充电桩创造的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必定是伴随着补能设施网络的完善的。
比亚迪早期推广新能源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时适合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网络还未开始建设,连充电标准也没落地,完全是一片荒芜。
据了解,今年西班牙计划将在超过50000居民的市镇推行低排放区,限制高污染车辆通行。但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又或者是让消费者自发置换/购买新能源车,光靠划出限行/禁行区域这样的方式恐怕还不够。
最关键的,还是要大力推动补能设施建设,增加充电桩的覆盖率,提高充电功率,将充电费用压低,凸显新能源汽车低排放、低成本的优势,再推出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吸引消费者置换或购买,新能源车的普及也就水到渠成。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加入,毫无疑问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选择,甚至是促进当地汽车市场的竞争。只不过,电车充电的问题无法靠车企解决。就算强如电车巨头特斯拉,没有足够的充电设施支撑,路上特斯拉的数量一样很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同事只见过一辆Model Y,以及打车打到一辆Model S。
不难猜测,这些开电车的车主,要么是具备了充电的便利条件,要么就是喜欢尝鲜,有充足预算的人,这些群体客观存在,却没有办法代表大部分消费群体。
这也意味着,西班牙是一个有潜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品牌还有很多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充电网络创造的。在此之前,我们中国品牌的插电混合产品,凭借「可油可电」的优势,能在西班牙的汽车市场发光发热。
燃油车已经处在发展瓶颈,新能源汽车打开了汽车行业的新赛道。随着燃油车禁令一天天靠近,不同国家地区也着手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只是速度上有所差别。假以时日,我们或许也能看到那个充满新能源活力的西班牙吧。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MWC「圣地」巴塞罗那,新能源车不见踪影丨MWC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