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电动汽车烦恼:怀疑者和反对者

贾新光汽车评论
关注

中国电动汽车主导地位给西方带来困惑

中国十六年的入世谈判,欧美重点轰击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逼迫中国完全开放这个市场。即使中国保留了合资股比的的底线,但是合资生产和直接进口的汽车仍然占到汽车市场的60%以上(每年1500万辆,这与美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差不多,比欧洲市场大多了)。那个时候,他们的武器是“反对贸易保护”。

30年河东,30年河西。2023年,中国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开始在慕尼黑走秀,其实还没有大量销售,欧洲人就不淡定了,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甚嚣尘上,开始学习美国建造“小院高墙”。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自主发展起来的,形成了自己是产业链,一开始依托的是中国本土市场,即使是把中国新能源汽车挡在“高墙”之外,外国汽车在中国每年1500万辆的市场份额也将大部分被中国自主品牌收复,而在电动汽车方面,跨国汽车巨头们现在毫无还手之力。

目前比亚迪比较便宜的电动汽车只有1.2万美元左右,特斯拉最便宜的要3.9万美元(据说可能推出2万美元左右的车型,而大众电动汽车的价格都在5万美元以上,有竞争力吗?

依托大部分国内市场和欧美日韩以外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拿下30-40%的全球汽车市场,如果特斯拉能够完成2000万辆产能建设,中国加特斯拉的市场占有率极有可能达到60%。

这将是极为可怕的前景。

英国《金融时报》1月5日发文称,随着物美价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调进军海外市场,美欧政府在鼓励电车消费和保护国内车企之间陷入两难。中国车企不仅拥有充足的产能,还在电池领域技术实力雄厚,尽管美欧试图通过补贴和关税政策削弱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但业内专家警告称,就算设置关税壁垒,欧美制造商依然难以对中国产品建立价格优势。

当西方汽车工业想要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时,它们打的是自由竞争的大旗,鼓吹的是比较优势理论,攻击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现在欧洲市场,它们叫嚣的是中国威胁论,城头上挂起“贸易保护”的海盗旗。

1月11日《经济学人》封面文章是“中国电车的猛攻”,中国的电动车如同陨石雨一般撞向地球。封面图对应的文章的标题:《中国汽车的大量涌入让西方感到恐惧》。

这篇文章好像是一个丹麦人写的,因为他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甚至称“廉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会给西方带来更大的潜在收益”。

文章一开头说:“中国似乎正在掀起促使富裕国家另一次去工业化的浪潮,5年前,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还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500万辆,超过了日本汽车的出口总量。”“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去年第四季度销售了50万辆电动汽车,令特斯拉望尘莫及。”

文章说:“1997-2011年,随着中国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中国开始向全球输出廉价的商品,这使大约100万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随着全球化的消退,发达国家政治人物开始积极退休贸易保护主义,推出各自在产业补贴政策。但是随着中国电动汽车近年来惊人的崛起,再一次引发人们对老爷车毁灭性冲击的担忧。”“中国电动车时髦且便宜,以至于它现在最大的烦恼是没有足够的专用运输船来运输出口的电动汽车。……而西方政客更把国内失业率的提升,归罪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倾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文章称,将中国电车拒之门外将是一个错误,廉价新能源汽车的现货供应会给西方带来更大的潜在收益。目前欧洲的电动汽车仍然比燃油汽车贵,消费者没有购买的欲望,采用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可以缓解零碳排放的压力。

“廉价产品对西方工业的冲击被夸大了。1980年代日、韩汽车工业崛起,反而促使西方汽车工业发展得更好,而日、韩汽车工业也把生产基地搬到了欧美。事实上比亚迪已经造匈牙利开始了一家工厂。于此同时,大众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作者认为“现在的燃油汽车肯定要退出市场,生产电动汽车业需要工人,所以现在的汽车业员工不会全体下岗,就好像前一次中国冲击带来的失业,最后证实不到预计到1/5。丹麦是全球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它并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商,即使所有的汽车都来自中国,丹麦经济也不会受到冲击。而在通货膨胀率高企的今天,更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其它的消费项目上。

文章最后称,“如果中国政府原意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补贴全球电动车消费者,从而加快全球能源转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它呢?还不如张开双手表示欢迎。”

       原文标题 : 2024年的烦恼(三) | 贾新光汽车评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