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国内新能源汽车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22年同期5.9个百分点。
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狂飙背后,仍有很多行业痛点急需解决,冬季低温续航焦虑就是其中之一。近期国内多地寒潮来临,春节返乡路上的拥堵使得不少电车车主回想起了,被续航焦虑支配的恐惧。
01
寒潮再度引发电车续航焦虑
众所周知,冬季行车安全为先,由于地表附着力的变化,广大北方地区必须在入冬前完成轮胎的更换,加上启动和热车环节,客观上也使得燃油车的油耗有所增加,而电车冬季续航打折又使得多数北方车主不得不望而却步。
在业内看来,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续航里程缩短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池性能的衰减。
中国能源研究会车联网专委会、副秘书长胡伟峰表示,电池本身的化学特性决定其在温度降低时,电解液会变得黏稠,锂离子迁移速率会变慢,导致电池活性降低。同时,温度下降也会导致电池的充放电功率下降和电池可用能量的下降。
另一方面,冬季用车有大比例的额外电能消耗,比如空调热风、座椅加热、寒冷环境车辆行驶阻力变大等。“新能源汽车不像燃油车那样,可以通过发动机余热供暖,而是依靠电池供暖,因此冬季电池消耗会增大。”
从数据来看,美国数据研究公司Recurant表示,根据对18款主流车型的递归分析,电动汽车在低温状态下,平均会损失30%的续航里程。当然,由于部分电车还存在续航里程虚标的情况,消费者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的落差感还要更大。而充电时间方面,相比10-15度,电动汽车低温充电平均慢9到10分钟。
电池在低温环境中无法有效运行,而且车内需要更多热量保暖。电池需要先加热才能充电,即便加热到适宜温度,充电速度也会慢于常温状态。充电速度慢通常不是充电器故障,而是蓄电池单元导致的充电延迟。
在国内东北三省,电车的冬季续航测试往往以失败告终,低温环境几乎已成为电车行业全面打开东北市场的最大拦路虎。因此如何减轻电动汽车低温用电焦虑,一直以来都是车企关注的焦点。
02
新能源车企的尝试
目前,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缓解低温焦虑,比如采用更高效的电池和电机、改进热管理系统、增加电池的续航里程等。
其中,比亚迪针对北方冬季极寒,充电效率慢的问题,首创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极低温下冷车快充。
以腾势N7为例,在-30℃极寒条件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不仅在充电时能自加热,在驻车和行车状态下,都能智能启动自加热技术,保障极低温整车性能。
大众汽车的大众ID.车型,其电池采用了“巧克力”式的模块化设计,铝合金电池包下壳体采用了蜂窝设计,再加上热管理设计为独立系统,液冷系统则采用了高效导热胶,这样就高效地保证了电池在高温、低温环境下都能有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
蔚来的半固体电池尝试:2023年12月17日,蔚来CEO李斌亲自驾驶蔚来ET7,从上海出发,行驶到厦门龙掘东服务区。跑满全程1044公里后,还剩下3%的电量。
蔚来ET7搭载的150 kWh电池正是半固态电池。该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达360Wh/kg,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这样的超长续航足够打消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焦虑。不过后续同样要考虑落地量产情况,以及产品性价比的问题。
03
续航焦虑本质是补能焦虑
除此之外,业内对续航焦虑还有其他解读,认为续航焦虑的本质是补能焦虑。实际上,电车的基础续航已经足够满足多数群体的日常出行需求,只是在特定场景有所欠缺(比如持续低温、长途出行等)引发了电车车主的焦虑。但只要电池充电没有障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由此衍生出的解决续航焦虑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充电桩基建。电车车主们在长途旅行中担忧的主要是会不会电没了却没有充电桩,会不会有充电桩但需要排长队。但如果到处都是充电桩,且充电效率很高,相信车主们就不会再担心续航问题了。
事实上,国内充电桩建设正在提速。去年12月华为官宣,计划于2024年率先在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电桩,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
此外,国家政策上对充电桩基建也多有推动。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多项推动县乡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具体意见,鼓励下沉地区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
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到,力争到2025年,重点区域高速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不低于60%。这对解决续航焦虑的效果值得期待。
二是换电模式。换电也是近年来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一种电动汽车补能模式。采用电池包和车身分离设计的车辆,在站内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原电池包拆卸并更换上满电的电池包,全程仅需5至10分钟。目前,包括蔚来、上汽、广汽等多家车企均推出了换电车型,并在尝试不同的运营模式。
理论上,换电模式是新能源汽车的最佳补能手段,确实可以充分解决用户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但受限于建设成本高、没有统一标准等问题,制约了换电行业的发展和大规模普及。
整体而言,不管是充电桩基建还是换电站普及都是需要时间规划发展的事。当前要缓解车主们续航焦虑,或许还是应该从电车本身来做文章,车企们也需要各显神通拿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打消消费者顾虑。
-End-
原文标题 : “怕冷”的新能源车,如何走出续航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