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Lead
作为全球稀缺的盈利新能源企业,理想再不是新势力中的“小弟”。然而,被寄予厚望的MEGA出师不利,这给理想的光明前景蒙上了阴霾,创始人李想公开自我批评,承认策略失误。理想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跨越“盈利”鸿沟,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陈德军
编辑|禾 子
全文2880字
阅读需4分钟
即便放眼全球,跃过“盈利”龙门的新能源车企不超过五绝之数。年青的理想,便是罕有的立于华山之巅的存在。不过,现在的理想可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好心情,反倒是困在MEGA的阴霾里郁闷不已。
曾被寄予厚望的MEGA,不仅没能拿到预期的订单,还狠狠拖了股价的后腿。理想不得不一面思量以光明对抗黑暗,一面反省订得过高的MEGA销量目标。
MEGA的麻烦与当年的第一个跟头
去年的光芒四射,让人们淡忘了理想也曾磕磕绊绊、举步维艰。回想当年,再看看眼下的MEGA,颇有些似曾相识之感。
当年理想(车和家)草创,蹒跚学步之时,便遭遇了一次很疼的跌倒。当时肩负理想开门红使命的项目叫做SEV,这是一款低速电动车,时速不超过45公里,乘员1-2人,整备质量350公斤,续航约100公里。这种小巧车型,非常适合日常买菜、老人遛弯……此车型还有一个更显赫的名号——老头乐。
2017年6月,李想分享了SEV项目进展,称该车型将满足欧洲L6e低速电动车标准,并将在海外进行共享出行业务,对此项目信心满满。
△摇篮之中的理想SEV
有点档次的新能源企业都没把低速车当回事。此时,理想已经手握A轮融资,完全可以对竞争对手降维打击,有机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一哥。但有一件事,李想赌输了,就是此类车型一直没能合法化,不能上汽车牌照,也不能走机动车道。
2018年年初,李想终于宣布终止SEV项目。
MEGA与SEV是完全联系不到一块的车型,但理念如出一辙。李想的专长是找到并不拥挤的赛道,并猛踩油门,直至把这里变成主场。当然,这也意味着需要在并不成熟的市场里摸索,风险可想而知。
作为理想开往纯电路径的问路石,MEGA不是SUV,也不是家轿,而是市场占比并不高的MPV,这就避开了与市场主流的正面冲突。
不过,MEGA确实遇到了麻烦。50万以上的定价,客户大可选择更为成熟的燃油车,比如别克的GL8,这样价钱也可以买到顶配的别克世纪,或者奔驰V,照样很香。
对增程式的放弃,潜台词就是已经解决了里程焦虑。实际情况并非如此,MEGA宣称续航超过700公里,充电12分钟可跑500公里。理想汽车还称,在2月29日之前,实现了349座5C超级充电站投入使用,分布在21个省份和115个城市,还表示将至少投入60亿元人民币,建设超过5000个直营的5C超充站,以实现对全国95%的高速和重要国道的覆盖……
但消费者的脑海里依然烙印着春节时的湖北堵灾,你拿出多少充电桩的数据都改变不了我充电难的现实,你未来投入多少跟当下用车没半毛钱关系,如果只是上下班代步当然无所谓,但在李想本人的微博上,已明示MEGA做移动的家的立场。这是要载上全家唱着歌,随时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此情此景想忽略里程焦虑实在强人所难。
不过,理想的可怕在于每日三省吾身的成长力。李想所说的“实事求是,知错就改”,是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无论是对SEV还是对MEGA,理想的反省都深刻而及时。3月21日,李想在致员工信上,反省了3月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了自我批评。这场景,有点类似SEV终止时李想到各部门逐一做的公开说明。
李想坦言,理想MEGA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从0到1’阶段,理想汽车对纯电战略节奏的误判,是导致理想MEGA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李想还承认,理想汽车存在过分关注销量的问题。他明确表示,降低销量预期,聚焦核心的用户群体和高端纯电消费能力强的城市。
坎坷在所难免,但无论MEGA销量几何,理想都已在纯电MPV领域迈出一步。
增程式的那些往事
2018年3月,理想拿到了约3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加速了一款满足家庭用户长途出行的SUV,也就是理想ONE的研发。在关键的技术路径的选择上,理想ONE采用了多数人看不上的增程式。
纯电更直接一些,插混发动机更显得有技术含量,但增程式更实用,理想决定用最直接的办法,解决最大的痛点,即里程焦虑。在里程焦虑面前,油耗高、三缸发动机又算得了什么。
△理想发布首款车理想智造ONE
增程式一度被认为是落后的技术。车辆可以用油做能源,也可以用电做能源,偏偏用油发电,再用电转动车轮,显得多此一举。
李想认为,美国90%的家庭都有安装充电桩的条件,所以有了特斯拉优秀的表现;中国80%的家庭连固定停车位都没有,更不要说固定充电桩了。在充电桩没有普及的环境里,增程是解决里程焦虑的直接办法。
至于插混,这和成本是先天的矛盾,一辆车需要搞两套兼容的动力系统,这和研发周期、车内空间,用户的钱包都是天生敌手。
当时,纯电更受资本欢迎。理想汽车投资人、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曾经给李想引见了许多投资机构。结果是人家普遍认可李想,但因为是增程式而拒绝投资。李想说:“我这个车不是给VC做的,不是给投资人做的,我要做的是一个中国广大群体愿意用,而且买得起的车。”
敢于藐视反对意见,坚持增程路线,李想的底气是对客户的了解。他自称为“产品经李”,不相信任何人在做市场研究的时候能超过他在汽车之家时做的研究。
事实证明,在理想开始做增程式的几年,增程式可以和纯电一样吃到政策红利,能上绿牌,不用交购置税。加上纯电驱的动力、能充电、无里程焦虑,客户怎能不喜欢。
以“抠门”见长
除了客户喜欢,增程式的另一个好处是成本低。在几种技术路径里,增程式成本最低。
和插电混动相比,增程式相对简单,电车加个发电机就行了。由于这部发电机不需要直接驱动车辆,其技术要求相比燃油发动机要简单,并且可以不用变速箱。发动机和变速箱在燃油车成本中占比约为25%,采用增程式,成本降低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纯电不仅造车成本高,要想做好纯电,还要布局充电桩,工程浩大,其资金和时间成本压垮了许多企业,幸存者也在负重前行。比如蔚来近乎做到了换电领域的霸主,但仍未摆脱亏损。客户也不是百分百买账,换电站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密度。
△蔚来的换电站
当广大新能源车企抱怨自己在给电池厂打工时,增程式的领军者理想又悄悄地笑了。成本控制,是理想跨过盈利门槛重要推手。增程式成就了理想的低成本战略,理想的低成本战略不止增程式。极度”抠门“已刻进理想的骨头里。
△理想擅长降低成本
在成立第五年,理想汽车IPO融了100亿,决定大肆庆祝一下,然而计划中的庆功宴不过是组团撸串,后来考虑到可能有投资人参加,才把预算增加到3万元巨款。这是公司成立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团建。
李想为了节俭亲自代言,出差在外,通常都是经济酒店、经济舱。
算下总账,就能看出理想的成本控制有多骇人。在2022年,蔚来研发费用高达108.4亿,理想只有67.8亿,少了约40亿。 在销售和行政费用方面,蔚来高达105.4亿,而理想只有56.65亿,又少了近40亿。
但是,理想最近在L系列部分增程新车的电池上因为”抠门“,采用了两个版本的电池,一不小心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
点评
自成立以来,理想的差异化战略以及成本控制无疑是关键点,这决定了理想跑在各新势力前面实现了盈利。更为重要的,是李想和理想的自省,这决定了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迅速转向。但是,当下MEGA出师不利,纯电试水受挫,而增程新车也因不同版本电池而被卷入风波中,剑走偏锋的李想还能实现他的新理想吗?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剑走偏锋,李想的理想为什么总是不一样